第415章 九曲叢祠鹿鳴宴(第3/4頁)
章節報錯
當然,依舊是以楊沅為首,這就是狀元的特權了。
楊沅敬酒已畢,一旁晉王趙璩忽然笑道:“子嶽,你被官家點為狀元,不賦詩一首,以謝君恩的嗎?”
楊沅赴鹿鳴宴,也是提前做過功課的。
師師早就給她的小男人做好了“感恩詩”。
“感恩詩”因為侷限性太大,而且沒什麼可以言述的內容,不過就是歌功頌德、感謝君恩。
所以唐宋大家學者,哪怕詩詞幾乎篇篇精品,寫出的“感恩詩”也不過泛泛,沒有膾炙人口的精品流傳後世。
而楊沅卻是自家事自己知,他欠缺的是古文底蘊,最短板的就是詩詞歌賦。
以後成了狀元,少不得要跟人有飲酒歡宴,即興賦詩的時候。
甚至即興行個酒令,裡邊都全是學問。
到時候他怎麼辦?
莫如一開始就立個人設:本人不好詩詞。
而且,“水雲間”裡已經掛了一首他的詩。
上午在國子監門口,他又送了榜眼蕭毅然一首,不會有人認為他不會作詩。
因此,楊沅肅然道:“臣,願以官聲政績,以謝君恩!”
趙瑗一聽,兩眼頓時一亮。
他是個務實的皇帝,同樣認為詩詞不過是小道。
於文化一道來說,它是瑰寶。
可是於治理國家、經略天下,它是半點用處也無。
君不見徽、欽二宗,誰不是詞畫風流的大家,還有那南唐李煜一代詞宗,又如何?
趙瑗青年登基,正是勵精圖治的時候,自然最重實績。
楊沅這句話說進了他心裡去,趙瑗讚道:“好!子嶽所言,正合朕意。朕賜建你四柱三間三樓石坊一座,以龍蟠柱!”
楊沅連忙謝恩。
後邊正默誦“感恩詩”,準備上前敬酒的盧探花心中大怒。
好人都叫伱做了,好話都叫你說了,盧某的“感恩詩”白準備了。
我若再賦詩,豈不是說我不想以官聲政績來答謝君恩?
官家接著再受眾進士敬酒,有了楊沅別出心裁的回答在前,大家的敬酒就中規中矩、乏善可陳了。
趙瑗吃了幾杯酒,便再次向全體進士賜酒。
這就意味著,皇帝要退場了。
皇帝能來“鹿鳴宴”,就是給足了眾進士面子。
很多時候,皇帝都是委託宰相代他主持“鹿鳴宴”的。
而宰相也是來了說一通場面話,喝幾杯水酒就走。
一方面,新科進士哪怕是狀元,風光雖然風光,和人家宰執的身份地位,依舊是差著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