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請雪岳飛之冤(第1/6頁)
章節報錯
殿試這一天,一大早,鹿溪和丹娘就趕來了,帶著她們為楊沅精心準備的食盒。
朝廷正式的“錄取通知”以及賜下的綠襴袍、白簡、黃襯衫俱都準備齊全了。
楊沅用過早餐,穿上朝廷所賜的袍服冠帶,乘了一頂兩人抬的轎子,便趕往皇宮。
這處就可見鹿溪的細心了,唯恐牛馬的轎子半途出點狀況,耽擱了時間。
一百五十七名貢士,俱都早早趕到了西華門。
他們統一由此入宮,過了右承天門,第一座大殿就是集英殿了。
這是官家登基後召開的第一次殿試,所以朝廷格外重視。
皇帝、晉王、右相左相樞相、三品以上朝廷大員,盡數參加。
再加上一百五十七位貢士,“集英殿”上濟濟一堂。
楊沅是“省元”,所以站在一百五十七位貢士的首位。
楊沅一進集英殿,就注意到左右兩廂沒有擺下一張張的小几案。
楊沅心中便明白了,這一屆殿試,官家恐怕是要採取口試的方式了。
不僅楊沅注意到了這一點,其他一百多位貢士也全都注意到了。
這些人都是從全國選拔出來的學霸,誰還不明白兩旁沒有擺設考試的几案意味著什麼。
殿試就算是採用筆試的方式,一個人的答題量也就是幾百上千字。
要當天考完,當天就出成績,定出一二三甲,次日一早公佈。
如今天子要口試,這怕不是想當天就決出一二三甲來?
一些只能按部就班、慢慢思考問題的學霸頓時緊張起來,楊沅卻是精神一振。
筆試有筆試的好處,可以細心琢磨妙詞佳句。
而這恰恰是楊沅的短板,比文章的錦繡程度,他可比不過這些學霸。
但口試的話,對於文辭的要求就不那麼講究了。
古人日常說話也不是像書面那般文謅謅的,這是主要考校貢士的急智和談吐的條理。
不過一些思維敏捷、口齒伶俐的人,雖然這種考試方式正適合發揮他們的長處,可心理素質卻不過關。
踏入集英殿後,他們就緊張焦慮起來。
等天子一上殿,他們就開始心跳如雷,氣兒都喘不上來了。
越是想讓自己鎮定下來,他們的心跳的就越快,呼吸就越急促,不由暗暗叫苦
有些貢生站在殿上,站在他後面的人,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前邊那人綠襴袍後背位置已經洇溼了一塊。
楊沅在這方面,顯然是具備極大優勢的。
官家還是普安郡王的時候,他就跟著趙瑗一起辦過案子了。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他也是見過的,此時殿上面君,他就從容的多。
楊沅已經仔細推敲過他目前的處境,由於他連中解元和省元,所以在殿試中他是非常具有優勢的。
基本上,只要他能回答的中規中矩,不出大錯誤,他的狀元之位就跑不了。
可是,要不要答得中規中矩呢?
楊沅心裡已經基本確定官家要考較的方向了。
那日“禮部試”結束後,李師師就告訴過他,依據“禮部試”的考題傾向來判斷,官家殿試時,極有可能會考較貢士們對於外交政策的看法和建議。
而大宋如今的外交政策中,值得皇帝拿出來讓眾貢士討論的,基本上就只有對金政策了。
大宋交往的諸國,大部分是大宋的蕃屬國,跟大宋動刀動槍的只有金國和大夏。
現在大宋和大夏的國土已經不再接壤,大宋最主要的對外關係就只剩下金國了。
楊沅記得孝宗皇帝,也就是眼前這位趙瑗,是一位堅決主戰,矢志收復故土的皇帝。
歷史上,這位孝宗皇帝本來還有一次改名的過程,他在登基稱帝時,已經改叫趙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