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3頁)
章節報錯
老師說項燕不足為慮,之後項燕就戰死了。
扶蘇重新坐端正,繼續看著這卷竹簡上的內容,老師寫的小篆其實很工整,但再一想其實項燕或許本可以不死,王翦與蒙武大將軍原本沒有對楚國的貴族趕盡殺絕。
但項燕逃亡之後,他與那些楚國的舊貴族再擁立楚國公子昌平君為楚王,並且帶兵在淮南抵抗秦軍,這才戰死了。
戰報書信往來也就一個月,扶蘇也這才明白原來大秦一統六國的戰爭這才剛剛到尾聲。
從老師的這卷書中也可得知,原來大秦對天下的改造也才剛開始。
人們都猜疑始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始皇帝能夠接受李斯的郡縣制與三公九卿制,那麼始皇帝該是一位最能夠接受推陳出新的人。
相較於一心想要恢復楚地甚至一度想要復國的項燕來說,始皇帝才是最能夠接受變革的。
反覆看了兩遍,書中並沒有項燕被殺的過程,也沒有戰爭的形勢。
當然了,扶蘇也沒有看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
關於楚國的滅亡,關於蒙武大將軍出兵的過程都沒有書寫,老師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
對老師來說楚國亡了就亡了,項燕死了就死了,老師的志向豈會被一個項燕左右。
畢竟,他可是李斯啊。
書中內容不過是簡單的彙報工作內容,扶蘇有一種被老師當孩子看的感覺。
夜風吹入殿內,吹得油燈的火苗忽明忽暗,扶蘇擱下竹簡,就放在一旁既沒有寫回話,也沒有再拿起來,而是仔細看著地圖。
在這裡的宮人看來,始皇帝讓李斯教導公子,可公子對朝中的政事似乎沒有興致,如果公子對政事關心,肯定會過問的。
高泉宮內有一位老內侍,六十多歲的年紀了,名叫田安。
自華陽太后過世之後,這位老內侍便一直收拾著這裡,他躬著身子提著掃帚,掃著殿外的地面,走在殿門口站在黑夜中,正好能夠見到殿內的情形,公子正手拿著一盞油燈,看著掛在牆上的地圖。
他抬頭看了片刻之後,就提著掃帚離開了高泉宮。
夜色籠罩的咸陽宮特別靜謐,章臺宮依舊是燈火通明,始皇帝坐在殿內正在看著各地呈上來的奏報。
田安上前行禮道:“公子今天又看了李斯的書。”
宮裡沒幾個人清楚這位滿頭白髮的老內侍是什麼時候在咸陽宮的,記得早在呂不韋來咸陽宮之前,這位老內侍就在宮裡了,那時候就在照顧著華陽太后的生活起居,如今華陽太后過世了,他依舊留在高泉宮。
陛下將高泉宮賜給了公子扶蘇居住,而扶蘇又是華陽太后最疼愛的曾孫,始皇帝就讓他繼續留在高泉宮,還可以照看公子。
嬴政嘴裡嚼著核桃目光盯著手中的奏章,沉聲道:“李斯沒去見他嗎?”
“回陛下,公子沒見李斯,李斯也沒有求見公子。”
這位皇帝聲音渾厚且低沉,桌案的一旁放著三塊牌子,每塊牌子上都寫著名字,分別是李斯,王綰,馮去疾。
嬴政還在為大秦的三公九卿人選猶豫,尤其是在王翦與蒙武還未回來的現在。
思量了片刻,嬴政擺手示意這個內侍離開,而後便側臥著躺下了。
有時秦人的生活很枯燥,多數時候都在勞作,晨起勞作,日落回家,週而復始。
咸陽城是一座等級森嚴的城市,森嚴到一個人穿什麼樣的衣裳,住什麼樣的屋子,就連睡覺的房間都有要求。
在秦律的規制下,不只是咸陽城,包括整個關中的每個人都過著這種生活。
對統治者來說,等級分明也是有好處的。
將來,全天下的人都會這樣生活。
又過半月,李斯依舊會讓人將當天的政令送去高泉宮,給公子扶蘇看,這是他作為一個老師必要的職責。
今天,咸陽宮傳出來一道詔命,始皇帝封李斯為左丞相。
扶蘇覺得這應該是李斯的人生階段中最輝煌的一天。
嗯,絕對的。
也就在今天,扶蘇向老師李斯遞去了“作業”從身份上來說哪個老師敢給秦國的公子佈置作業。
李斯當然是個稱職的老師,在老師的教導下,扶蘇已初步掌握了未來大秦的官吏制度,三公九卿的官吏體系。
瞭解大秦將來的官吏制度,這是扶蘇在李斯的教導中,學到的第一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