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傢伙們會將拼盤數量平均分成兩份,讓兩個群裡的顧客都有平等的搶購機會。

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裡,公平與誠信是最為重要的準則。

也正因如此,他們的野果子拼盤愈發受到大家的喜愛與追捧。

江逸晨釣了魚後,又跑去吳奶奶家拿酸菜。

回到家中,江逸晨徑直來到廚房,然後熟練地拿起他的專屬平板。

這是姐姐江晚檸教給他的。

姐姐說,只要遇到不會的事情,都能在這個神奇的 “小盒子” 裡找到答案。

儘管江逸晨認識的字並不多,但這絲毫沒有阻礙他運用智慧語音搜尋功能。

只見他嘴巴一張,清晰地對著平板說出:“請問酸菜魚怎麼做?”

很快,螢幕上便跳出了許多相關的烹飪影片。

江逸晨選了點贊人數最多的,然後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全神貫注地將影片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

眼神中透露出高度的專注,不放過影片裡任何一個細微的步驟和關鍵細節。

直至將所有內容都牢牢地記在腦海中,這才下定決心開始動手操作。

“先將魚宰殺後去鱗、去鰓、去內臟,清洗乾淨。”

江逸晨一邊小聲地自言自語,逐字逐句重複著影片裡的教學過程。

一邊小心翼翼地將魚輕輕放置在案板上。

緊接著,他微微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

而後快速地拿起菜刀,用刀背在魚的頭部位置,精準且用力地敲擊了一下。

剎那間,原本活蹦亂跳的魚迅速昏迷,不再掙扎。

影片說,這樣做不僅可以減少魚在後續處理時的痛苦,也能讓自己在宰殺過程中更加順利。

這些殺魚技巧,還是江逸晨在第一次嘗試做魚時,跟著影片一步一步學習掌握的。

緊接著,他便用菜刀從魚的尾部緩緩開始,逆著魚鱗生長的方向,由下往上細緻地颳起魚鱗。

他的神情滿是認真。

每一個動作都一絲不苟,力求確保將魚身上的每一片鱗片都徹底刮乾淨。

就連魚腹部和魚鰭附近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部位,也沒有放過。

刮完後,就用清水沖洗魚身,將刮下的魚鱗全部沖掉。

“去鱗之後再去鰓。”

江逸晨用剪刀,緩緩將魚鰓部位開啟。

然後用剪刀將魚鰓的根部剪斷,將魚鰓完整地取出。

記得影片裡特意強調,魚鰓作為魚的呼吸器官。

長期與外界水體接觸,會積聚大量汙垢和雜質,必須清理得乾乾淨淨,否則會讓魚肉變得不好吃。

這是姐姐想吃的酸菜魚,他不想做出不好吃的酸菜魚,讓姐姐失望。

“現在該去內臟了。”

他繼續用剪刀從魚的肛門處開始,沿著腹部中線一直剪到魚的喉部,將魚腹剪開。

然後,用手將魚腹內的內臟全部取出,包括魚腸、魚肝、魚鰾等。

這一步需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