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我記得翀兒也是不會水。(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75章 我記得翀兒也是不會水。
依習俗, 端午這日民間多賽龍舟為戲。今年因諸位王爺難得全部聚在京都,皇帝特下旨,要在長江上舉行一場龍舟盛會, 同諸親王、百官觀鬥龍舟, 且每位王爺都要派出一支隊伍參賽。大家知道, 這不過是圖個熱鬧,為討太皇太後、太後等喜歡之意, 輸贏並不當真, 但這並不是說誰就肯輕易地輸給別人。王爺們雖不親身上場, 但或派自己的侍衛、或請民間出名的劃手, 組建的龍舟隊伍像模像樣,瞧來英武不凡。
是日晌午, 日頭正高, 大江南岸卻已站滿了看熱鬧的百姓。兩列衛士如屏障般隔出一條大道,皇帝的儀仗緩緩行過, 隨後,一輛接一輛的宮車接連駛到江邊。
車裡下來的人都先扭頭向江中望:五顏六色的龍船已經整整齊齊列於江面上;而靠近江邊,樓閣參差, 桅杆林立, 泊著無數的帆船、畫舫。其中一艘三船合併而成的大舫最惹人注目, 舫上可以掛帆, 又有兩座雙層彩樓,雕樑畫棟, 巍峨壯麗, 渾如一座水上宮殿。
柳樂從沒見過這麼大的船, 不免有點兒激動,甚至暫時忘記了近日的煩憂。她知道, 等會兒他們這一大群人都將乘船去江心觀賽,太皇太後、太後、皇帝、王爺們在一個艙內,皇後,諸妃子、王妃在另一個艙內。
柳樂又朝江中望去,在十餘只龍舟中找予翀的船隻。她的侍衛李烈原是嶽陽人氏,曾在洞庭湖劃過龍舟,這回是晉王龍舟隊的隊長。為此,柳樂對比賽亦有幾分關心。一下子,她就望見了那條漆成藍白兩色、窄長光亮的船,船上的三十人皆著緋褂青褲,在陽光下鮮豔得晃人眼。
這時,一條大龍舟正在江邊等候皇帝點睛,之後,皇帝便會率眾人登船,由這大龍舟引著駛至江心,在終點處觀賞比賽。各項儀式還要費一些工夫,太後帶著皇後等人紛紛進入搭好的彩帳中休息。
太皇太後卻要立在帳前望江水,予翀攙扶著她,柳樂也在旁邊站著。
望了一會兒,太皇太後問予翀:“你看誰的船能贏?”
“我能贏。”予翀毫不遲疑地回答。
柳樂不禁斜瞟他一眼,予翀目視前方,閃著銳利鋒芒的眼睛並沒有從江上移開。
太皇太後也大感意外地笑道:“如何這般肯定,你早早便演練過不成?”
予翀搖搖頭:“我和其他人同一時接旨,並來不及比旁人多演練,我敢誇海口,只因我的人心齊。”
“好啊,心齊才好。”太皇太後笑起來,“身邊的人一定要靠得住。”
柳樂正想走開,太後過來了,燕王和王妃跟在後面,燕王妃一手扶著侍女,一手輕輕放在肚子前。
太後說:“今天的風真不小,太皇太後請裡面坐吧。”
太皇太後眼望著大江,自語道:“的確不小,江心的風更了不得。”
太後說:“不要緊,大船穩當,和平地上一個樣。”
太皇太後回頭一瞧,皺眉對燕王道:“怎麼叫你媳婦出來吹風,快進去。能不能坐船?可別勉強。”
燕王笑答:“她不怕。只是我一上船便頭暈,幸虧皇兄沒讓我們親自去劃龍舟。”
“燕王妃是錢塘人,特別想來見識一下咱們這裡的龍舟。”太後道,“不過咱們這些人也都算是江邊生的,偏都怕水。我記得翀兒也是不會水。”她轉向予翀,“你可能忘了,你小時候在水池險些出了事,你父皇不許你學鳧水了。”
“兒臣確實忘了。”予翀笑著說,“這也是好事,如今兒臣並不怕水。”
燕王斜睨他一眼:“要是六弟願劃龍舟,我可以奉陪。怎樣,咱們下去試試?”
太後說:“安安穩穩待著罷,馬上就登船了。”
太皇太後也說:“風大,日頭也曬,進去候著吧。”
眾人散去,各回自己帳中。柳樂不想和予翀在一處,轉身去找皇後說話。
在皇後的帳裡坐了一會兒,大皇子魏勖興沖沖跑來,先向皇後、柳樂二人行了禮,接著對皇後說:“母後,兒臣想去乘小舟。”
“哪個小舟?”皇後詫異道。
“請母後隨我來。”魏勖將皇後拉到帳子口,將江岸泊著的一隻船兒指給她。“就是那個。”他手指著的船漁舟大小,漆成深紅色,掛著紅帆,新簇簇的,光彩奪目。
“胡鬧。”皇後一見便搖頭,“那船上才能坐幾人。”
“父皇說兒臣可以去。父皇說明年我十歲,就可以上龍舟了。”
“那也不是你一人劃龍舟,龍舟上還有許多人。”
“這船上也不止兒臣。有船伕掌舵,還有柳升和柳岸,他們兩個和我一同乘舟。”
“你們都小,怎麼行,得要護衛陪著你們。”皇後不肯答應。
“小船坐不下那許多人,再說江上要那麼些護衛何用,只要不落水便好——我們只坐著,保證不站起來。”
“大船多麼威武。站在高樓上豈不是看得更清?”
“都說在那船上就像走在平地上,但兒臣想要像真正坐船一樣。”魏勖望一眼雄偉的大船,再望一眼輕便的小舟,露出嚮往,“小船離得更近,也能看清,而且兒臣還想看見江裡的魚。——父皇在兒臣這麼大時,已經獨自行獵了。”
“你父皇告訴你的?”皇後笑起來,又向江中望了望,“等我問他。獨自行獵肯定也有人跟著吧。”
“是父皇告訴兒臣的,只有他一人進林子,他不許人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