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張大叔在一旁點頭贊同:“王麗說得對,人多力量大。集上東西多,你們年輕人眼尖,說不定能淘到便宜又好的東西。”

這時,知青趙剛擠進來問道:“李嬸,集上有沒有賣布料的?我衣服破得不成樣子,正愁沒新布料呢。”

李嬸點頭道:“有!布料攤子不少,不過好布料緊俏,得早點去搶。”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對後天的趕集充滿了期待,就連馮玉,也在心裡暗自盤算,如何在集上大展身手。

但大家都預設著不要到處宣揚出去,避免被有心人舉報。

暮色漸濃時,知青大院的土坯房裡飄起炊煙。

因為這幾天休息,大食堂暫時不開飯,都是各自按照工分領取玉米麵,高粱米自己回去做飯。

吃完飯後,男知青女知青們圍坐在知青大院的空地上,討論著後面清早的趕集。老知青們經驗豐富,紛紛分享著趕集的小竅門。

“趕集得早點去,好東西都不等人。”老知青薛城說道,“上次我去晚了,就錯過了幾塊好布料。”

女知青黃曉梅也附和:“對,還有那些新鮮的菜,去晚了就被搶光了。”

新知青們聽得津津有味,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那我們明天要早點出發!”新知青趙小剛興奮地說。

“不過,趕集的時候也要小心。”老知青王語語氣凝重,“市管辦最近查得緊,大家別露餡了。”

“是啊,東西要藏好,別太張揚。”老知青趙畢也提醒道。

新知青們連連點頭,心中既激動又緊張。他們其中有的下鄉是迫不得已,有的則是響應國家號召。

但不管怎麼樣,在經歷了這本個月來的搶收的艱苦生活後,都已經認清現實,要想在這過的好,就要學會適應。

“我們可以拿東西去交換嗎?”孫小小詢問。

“可以,都可以,但要小心些。”

大家紛紛表示贊同,知青大院裡充滿了熱鬧與期待。

晚上回去後,姜柔找到王麗,“麗姐,我們明天要不要再去後山轉轉,這到時候趕集了,可都可以換東西。”

王麗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說:“行啊!後山外圍野山菌、栗子多,咱們再弄些,到集上指不定能換到好東西。不過得早點出發,趕在趕集前回來。”

姜柔點頭贊同:“沒錯,我還想找找有沒有能當藥材的植物,說不定更搶手。”

兩人敲定,天一亮就出發,趁著清晨露水重,去後山碰碰運氣,爭取在趕集時多些收穫。

而一旁的馮玉聽見後,眼珠子打轉,不知道在打著什麼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