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暗渠通幽處,人心匯暖流(第1/2頁)
章節報錯
朔州城西,挖開的暗渠入口像一道巨大的傷疤,但周圍的氣氛卻不再只有泥濘和汗臭。
幾個漢人士兵抬著一根沉重的木樁,號子喊得有氣無力。旁邊一個裹著頭巾的阿詩勒部士兵看到了,嘰裡咕嚕說了句什麼,也走過來搭了把手。
領頭的漢人士兵愣了愣,隨即咧嘴笑了下,用不標準的草原話喊:“用力!”
阿詩勒部士兵也跟著吼了一聲,幾個人合力,木樁穩穩地抬了起來。
不遠處,趙老頭拄著他的木杖,正指揮著人往清理出來的暗渠裡運送沙袋和木板。
“慢點!慢點!下面滑!”
“那邊!磚縫鬆了,用碎石和泥先填上!”
老頭子嗓門不大,但每個字都清清楚楚。士兵們,不管是漢人還是阿詩勒部的,都豎著耳朵聽,手底下不敢怠慢。
這些天柳逸塵的故事,像春風一樣吹遍了朔州城的大街小巷。
茶館裡,說書先生的驚堂木一響,底下就有人喊:“先生,今天還講王爺請趙老爹治水那段不?”
“講!怎麼不講!話說那趙老爹啊,往泥坑邊一站,那眼睛跟鷹似的,唰唰兩下就看出了門道……”
故事越傳越神,但老百姓關注的點悄悄變了。
“聽說了嗎?挖渠的時候,塌方差點砸到人,是個阿詩勒部的百夫長把一個漢人小子給拽出來的。”
“真的假的?”
“我三叔就在那幹活,親眼見的!說那阿詩勒部的頭頭自己胳膊都劃傷了。”
“嘿,這幫草原人,也不是個個都凶神惡煞嘛。”
“都是給王爺幹活,一條船上的人了。”
這種細微的變化,像水滴一樣,慢慢滲透到城裡每個角落。
巡邏的阿詩勒部士兵走過,以前低著頭的漢人百姓,現在偶爾也會抬眼看一看,眼神裡少了點恐懼,多了點別的什麼。
府衙。
陳默站在周允面前,臉上帶著點輕鬆。
“主公,柳先生這招‘文化輸出’,效果拔群。現在城裡民心穩多了,連帶著兵營裡,漢兵和阿詩勒部兵的摩擦都少了不少。”
“工地那邊,趙老頭他們指揮若定,進度很快。暗渠裡面清理出來的淤泥堆成了小山,渠壁的加固也在同步進行。”
周允正在看一份新繪製的朔州地下水系草圖,聞言嗯了一聲。
“柳逸塵人呢?”
“剛從城裡回來,正在外面候著。”
“讓他進來。”
柳逸塵很快走了進來,一身青衫,看著比之前多了幾分幹練。
“主公。”
“城裡的風向,你都聽到了?”周允放下圖紙,看著他。
“聽到了,”柳逸塵微微躬身,“百姓現在談論的,不光是主公的‘慧眼識珠’,也開始關注漢人和阿詩勒部士兵在工地上互相幫襯的細節了。”
“很好。”周允手指在桌上點了點,“輿論的引導,要像控水。不能只挖一條主幹道,還要有無數細小的支流,潤物細無聲。”
“下一步,重點是什麼?”柳逸塵問道,眼睛裡閃著光。他喜歡這種運籌帷幄的感覺。
“合作。”周允吐出兩個字,“多挖掘一些漢人和阿詩勒部士兵並肩作戰、互相幫助的故事。可以是城防巡邏,可以是日常操練,也可以是這次挖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