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一個士兵的鐵鍬下,似乎碰到了一塊不同於泥土的硬物。

趙老頭趕緊讓人把他拉上來,自己顫巍巍地下到坑底,用手扒開那裡的泥土。

一塊青灰色的、砌得整整齊齊的磚石露了出來。

是暗渠的頂部!

“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兒!”趙老頭激動得聲音都變了,用手使勁拍打著那塊磚。

坑邊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

士兵們互相拍打著肩膀,臉上全是汗水和泥土,卻笑得無比開心。

周允嘴角也微微向上彎起。

隋朝的圖紙,沒有錯。

這條被遺忘了數百年的地下動脈,終於要重見天日了。

坑底的歡呼聲,像點燃的引線,迅速竄到了坑邊,炸成一片。

士兵們,不論是阿詩勒部的還是漢人的,都忘了之前的疲憊和泥濘,互相捶打著胳膊,指著坑底那塊露出來的青磚,咧著嘴傻笑。

“挖通了!真讓老趙頭說中了!”

“這老頭子,有兩把刷子!”

“王爺這法子行啊!找對人了!”

趙老頭被幾個士兵七手八腳地從坑底扶上來,老臉漲得通紅,激動得直哆嗦,嘴裡不停唸叨:“老祖宗的東西……沒丟……沒丟……”

陳默看著這場景,心裡也鬆快不少,走到周允身邊:“主公,幸不辱命!”

周允的目光從歡呼的人群掃過,落在趙老頭身上,又轉向那幾個同樣滿身泥汙的老工匠,最後定格在坑底那隱約可見的暗渠輪廓上。

他沒有說話。

人群邊緣,一個文士,正拿著個小本本,快速地記著什麼。

這人正是新招募的筆佔式柳逸塵。他原本是過來看看工程進度,順便收集點“素材”,沒想到正好撞上這激動人心的一幕。

“有了……”柳逸塵低聲自語,手裡的筆寫得更快了。

這簡直是完美的宣傳材料!

比單純宣傳王爺英明神武、戰無不勝,更能打動人心。

柳逸塵收起本子,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轉身悄然離開了工地。

翌日,朔州城內。

幾個說書先生常去的茶館,不約而同地換了新段子。

“話說咱們這位端王爺啊,那可是有大智慧的人!前些日子,城西不是挖那個什麼渠嘛,哎喲,那水跟泉湧似的,怎麼都堵不住!”

“眼看工程就要停了,阿詩勒部那些將軍都說,派兵硬挖!咱們王爺怎麼說?”說書先生一拍驚堂木,“王爺擺擺手,說:‘武將衝鋒陷陣是好手,可這治水啊,得聽行家的!’”

“於是乎,王爺親自去請咱們城裡那位修了一輩子河堤的趙老爹!那是三顧茅廬,禮賢下士啊!”

“趙老爹到了現場,只看了一眼,捋著鬍子說:“王爺,這水啊,得疏,不能堵,還得用巧勁兒!然後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說書先生添油加醋,把趙老頭的沙袋木板法說得神乎其神,又把周允描繪成虛心求教、從善如流的明主。

“……最後怎麼著?嘿!那水就跟聽話的孩子似的乖乖退了!那埋了幾百年的隋朝大渠,重見天日!據說啊,那渠一通城裡的積水都順暢多了,連空氣都清新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