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柯非一夢(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些匪夷所思之事實在不好向人提及,故而路寧雖有滿腹的心思,卻只是藏起玉佩,將事情都藏在心中,轉而專心養病。
他此番出門本是約好了探訪舊時好友,雖然有恙在身,但將養了兩日便已見好,因此也就沒有迴轉自家的打算,而是繼續按前些時日的舊例,緩緩往萬年縣而去。
此一走不過兩三日功夫便已經到了萬年縣城外。
原來這座縣城就緊緊挨著清河,渡口碼頭正在城邊,路寧帶著兩個家人結算了船錢,來到城中,按著當初楚玉書信中地址找到了楚家。
楚玉書一見好友頓時大喜,連忙將路寧迎進家中,著意款待,只是他雖然養了幾天病,但是精神依舊不是大好,楚玉書不免就問起緣由來。
路寧不願提起似真似幻的龍宮之事,便推說是因為家中事情煩惱,隨口提了幾句過往之事。
原來路寧命數不濟,三歲時父親便暴病而亡,連帶著母親也因操持喪事時悲傷過度,身染沉痾,撐了沒二三年也自謝世。
本來他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守著偌大一份家業,如何能撐得起來?必定要吃人算計,家破人散才是常態。
總算太平縣中還有個與路寧母親一奶同胞的嫡親舅舅石青,為人甚是忠厚敦和,本身又有一份不遜路氏的家業,故此將這個外甥看得如同親子一般,悉心看管照顧。
又得路氏門中一干忠心老僕侍奉,這自幼便父母雙亡的路寧方能免去許多齷齪之事,不至被縣中那些眼紅路氏家產之人陰謀設計,霸佔家業。
路寧今年已然一十四歲,得舅父一直嚴加管教,不欲斷了路氏書香傳世的門風,故此自開蒙起石青便延請諸多名師研習詩書經典,雖然路寧頗不耐進學之道,但也知道舅父此舉乃是骨肉深情,與別不同,因此不得不勉強自己天性,咬著牙苦讀。
他天生聰慧,家傳的讀書種子,故而小小年紀就學識頗足,太平縣中向有神童之稱,早早便考取了秀才,一時間縣裡不知有多少大戶人家看上這小子前途無量兼家資鉅萬,欲將女兒嫁與這個金龜婿,只是路寧舅父一直不肯鬆口,怕耽誤了路寧上進,想要等到他考上進士之後,再尋一家門當戶對的好女孩兒。
路寧與乃舅見識不同,對仕途上進其實不怎麼用心,勉強考了個秀才後便不思進學,反倒是對諸子百家的雜學愛不釋手,什麼前人傳奇古今傳記、天文地理醫卜星相、神鬼妖狐佛經道典之類的書籍無所不窺。
這幾年的雜書看下來,路寧把個心思都看得野了,見識雖多了些,學問卻一點沒長,又再不肯去考舉人、進士,直氣得一心想要造就個狀元出來的舅父老大人幾欲吐血,狠下心來幾番教訓,連家法都動用了,但他卻總是不改。
折騰來折騰去,石青見他實在不堪,便想著這外甥既然年紀漸長、心思野了,莫若給他定下一門親事,找個好媳婦管束,說不定還能痛改前非,再度用心在進學上。
於是就吩咐下人將此事傳將出去,那太平縣連帶附近幾縣有適齡女兒的大戶人家早把路寧這個神童當成一塊肥肉一般,此刻聽得這個訊息,一時間舅父府上的門檻都被媒人踏斷了三條,來來往往的三姑六婆之輩多如過江之鯽。
路寧聞聽此事不免在心中暗叫不妙,埋怨舅父怎得就想起給自己找起媳婦來,此事甚是不合心意,無端端娶個不認識的女子來家,然後便要相伴一生,這便算得什麼事?
因此他有心想要設法推卻,這才剛好藉著楚玉書一封書信,來了萬年縣。
楚玉書這才明白好友乃是為了躲親而來,不免連發大笑,取笑了好友幾句,晚上二人秉燭夜談,又說了些當年讀書的舊事,困了倦了便是抵足而眠,白日裡則在萬年縣附近踏春訪景,頗為逍遙。
如此一連數日,楚玉書這一天對路寧言道:“路兄,你這幾日心中可曾舒暢些了麼?不若我帶你去散散心如何?
“賢弟要去哪裡散心?”
“路兄,可知我這萬年縣有一處景緻極為不凡,休說附近數縣,便是通這萬昌府也再難尋第二處麼?”
路寧好奇回道:“不知玉書賢弟所言何處?”
“便是這縣城往西去百餘里處的龍華山,此山據書中所載,乃是道家所言七十二福地之一,果然與別不同,山勢極深極廣,有萬般景緻,四時不同,往來之客多有吟哦,便是如今朝中好幾位秉政的大人,未中舉之前傳聞也都來過此地遊歷。如今你我兄弟恰逢無事,路兄你可願隨小弟去一訪這座名山?”
路寧本來就是為遊山玩水,散心而來,既知此地有如此一座名山,自然是要去看看的,更何況他自從經歷了龍宮之事,心中便存了些特別的念想,如今聽得這龍華山乃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更覺心中一動,當下忙不迭地應了。
那楚家也是當地大戶,比起路家在太平縣來只強不弱,兩位小公子商議已定後,楚玉書便自吩咐下去,不一時家中奴僕就將一切準備妥當,兩人自領著一二十僕從護院,數駕馬車,十餘匹健馬出門,趕奔龍華山而去。
一行人路上無話,只管趕路,第二日未交午時便已到了龍華山下,那楚玉書來過此山數次,還沒什麼,路寧遙遙望見此山山勢不凡、氣魄超群,不愧有仙家福地、道門名山之稱,便急著入山遊玩賞景,楚玉書卻不過路寧,在山下匆匆用過飯食,讓幾名護院看守車馬,自己便與路寧趁興上得山來。
原來這座龍華山位列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佔地甚大,遊人往來的不過是前山,全部看個遍也不過有三五十里山路,後面還有十數座高峰,比前山大上數十倍,深幽無比,才能算是真正的道家福地,可惜自古便是人跡罕至,無路通行。
故此來龍華山遊玩之輩,多是在前山最深處龍華峰下的通古觀裡住上一夜,第二天便再由另外一條小路下山,可以玩賞不同風景,但想要往後山一行,卻是難如登天一般。
此時路寧與楚玉書便是順著前山的山路一直行來,果然一座好山!卻見得古木喬松,路徑幽深,丹崖怪石,削壁奇峰,瑤草奇花四時不謝,青松翠柏歲歲長春,條條澗壑藤蘿密,四面碧峰木色新,異種蟠桃常結果,萬杆修竹每留雲。
須知路寧打小沒出過遠門,只有書本上的見識,何曾親眼瞧得如此靈山勝景?當下不免讚歎連連、目亂神迷,只恨自己生下來時未曾多長了兩隻眼,此刻卻是不敷使用了也!
又有那楚玉書乃是識途老馬,在一旁向路寧解說這山中諸般景色,何處山石傳言鎮壓了為惡的妖精在下,何處澗水裡有異種小魚能半夜放光,何處山崖怪松上傳言有白猿往來,何處峭壁雲霧之間每有華光照耀,以及種種有關龍華山的傳說,神鬼妖狐之類,更讓路寧暗恨連耳朵也少長了兩隻。
兩人正行間,忽有一撥人也自山下而來,約莫有三五十人,比路寧楚玉書等行得略快些,不一時便趕了上來,領頭的兩個遙遙瞧見了楚玉書,頓時大呼道:“前面的可是楚年弟,且歇一歇,為兄的來也!”
楚玉書與路寧回頭看去,卻見那兩人身量頗胖,宛如兩個肉球一般,渾身的綾羅綢緞,手中搖著描金紙扇,頭上飄著寶藍色文生公子巾,作書生打扮,正氣喘噓噓地走將上來。那楚玉書見了二人,不免叫了聲:“苦也,怎得卻遇上這兩個夯貨。”
路寧好奇問道:“這二人是誰,讓賢弟一見便自叫苦?”
“路兄你哪裡知道,這兩個是我在萬年縣的同學,都是城中富戶之子,一個叫錢統,一個喚作範岱,仗著家中有錢買了功名,乃是與我一科的秀才,故此才以年兄弟相稱。這二人明明不學無術,卻喜歡拉著小弟故作風雅,每每吟些惡詩,令人厭煩之極,小弟平日裡便是避之不及,沒想到今日與路兄你同遊龍華,卻撞見了這兩個厭貨,只怕此行是要讓路兄見笑了。”
“既然不喜,躲開了便是,何必與他們同遊。”
“路兄,小弟也沒奈何,這兩人與小弟同出一個夫子門下,父輩也與家父一向交好,況且前番取秀才之時,都是本縣鄧座師取中的師兄弟,如今見面,怎好當做不識?便是家父面上也不好看,只得虛應一番,回頭小弟尋個由頭,打發了他們走也就是了,誤不了你我兄弟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