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心中甜蜜,嘴上卻笑道:

“你個老不修的,都這般大年紀了,還胡說八道。”

朱元璋‘嘿嘿’笑道:“咱這是心裡話,一輩子都說不夠。”

夫妻倆膩歪了好一會兒,才開始談起正事。

朝堂的事情,軍事方面的事情,民生問題,新佔領的土地如何治理等等。

夫妻倆將這些天積累的問題,全都商討了一遍,並給出初步的意見。

更詳細的處理方法,自然是交給下面的臣子去做。

說起臣子問題,馬皇后突然嘆道:

“百室越來越過了,竟然當著我和標兒的面羞辱大臣。”

“如此下去,我怕不但會耽誤了政務,他自己也會滿朝皆敵啊。”

說起此事朱元璋也非常不滿:“百室的脾氣就是這樣,咱勸了他多次都沒用。”

“以前咱們沒得天下,他還知道忍讓。”

“現在完全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了。”

“李飲冰、楊希聖只是與他意見不合,他就辱罵二人,還參他們不尊上令。”

“咱不想他丟了面子,就暫時罷免了二人的官職。”

“哪知他不但不能體會咱的苦心,竟變本加厲。”

莫說是新加入的,就連以前的老臣,他也是一個不順心就呵斥羞辱。

“本來咱想扶持劉伯溫來牽制他,讓他有所顧忌。”

“誰知他劉伯溫不識抬舉,否則咱也不至於這般為難。”

馬皇后搖搖頭,說道:“劉伯溫也有他的難處。”

“若他真的與百室正面抗衡,必將遭到更激烈的打擊。”

“到時淮右老臣和浙東官吏也都會被牽連進去,朝廷馬上就會陷入黨爭。”

“大明草創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劉伯溫選擇隱忍,也是為了大局考慮。”

朱元璋無奈的道:“你說的咱何嘗不知道,可除了這個法子,咱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了。”

然後瞅了瞅門外,壓低聲音說道:“妹子咱也不瞞你,咱這麼做也是為了防患於未然。”

馬皇后心中一動說道:“你是說……”

朱元璋點點頭道:“百室的威望太高了,他的話比標兒的話都管用。”

怕馬皇后誤會,他又連忙解釋道:

“咱不是懷疑他有異心,是杜絕一切可能。”

“這樣對咱們、對大明、對他自己都好。”

對淮右那幫子老臣來說,姓朱的當皇帝,還是姓李的當皇帝有區別嗎?

沒有。

反正都是一個鍋裡吃飯的老兄弟,只要能保證大家的利益,其實區別不大的。

真要是發生了類似的事情,估計也就湯和、徐達、常遇春等人,才會死保朱元璋。

要不然,胡惟庸一個後起之秀,憑什麼架空皇權。

朱元璋雖然不知道未來胡惟庸會造反,但不妨礙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以他扶持劉伯溫等人,不光是為了和牽制李善長,還為了稀釋淮右派系手中的權力。

馬皇后豈能不知道這一點,但事情的走向依然讓她很是傷感:

“現在我愈發明白馬鈺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