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鬱東也暗暗抿嘴:說來說去,還是機床加工精度不夠的問題。他們好像一直在一個地方兜圈子。

而且程時也沒有辦法幫忙代加工。

因為程時的機床都是小型機床,周新生剛才說的這些都是中型機床才能做的。

他問周新生:“有沒有辦法把C6140的精度提高,往自動化方向發展呢?”

其實他同時也是在問程時這個問題。

因為買全新中型數控機床幾乎不可能。

一來是“巴統協議”限制了。

二來,經濟條件也不允許。機械廠就是因為經濟效益不好,發不出工資才要轉制。

他現在深刻感受到了,程時毅然決然地要下崗的原因。

機械廠就是個扶不上牆的爛泥。

不對,應該說機械廠就是個爛泥潭。

扔什麼下去都會被纏住,沉底。

現在,除了程時,也沒有人有能力拉機械廠一把了。

周新生說:“我打聽了一下,被封鎖之前,軍工,航空器生產那邊倒是進口了幾臺,但是國內的中型機床數控改造尚處於起步階段。”

這句話說得很委婉,其實就是大家都想幹,但是沒有一個人幹成了。

蔣鬱東看程時沒反應,只能直接問他了:“你說呢。”

程時說:“傳統中型車床C6140透過加裝數控系統升級為經濟型數控機床是可行的。”

加上數控系統後,就成了後來的CJK6140。

蔣鬱東和周新生聽得精神一震,坐直了,豎起耳朵。

因為他們都知道程時有個缺點,每句話都目的。可是他也有個優點,那就是隻要說出來了,肯定能做到。

從他說要自制小型數控機床,到最後做出來這一點就能看出來。

程時:“我可以幫忙,但是機械廠必須從上到下都要出力。”

他反覆強調這句話,可是他們似乎沒有聽進去,其實就是大鍋飯吃太舒服,總想依賴別人。

周新生:“當然。要我們怎麼配合。”

程時搖頭:“不是配合。你從根上就搞錯了。是你們主導,我只給建議。”

還好今天問了一下,不然這些人還在等著“配合”。

蔣鬱東:“你把生產科科長和主要技術人員叫來聽。我們等著。要他們帶筆帶本子,過來記。今天程時同志建議你們回去做的,都給我好好做,我要按時間表檢查的。”

周新生忙起身打電話去了。

等待的時候,剛好幾位農業相關的幹部進來彙報自上次暴雨後農業生產恢復情況。

程時上次說的硬質聚氯乙烯水管,塑膠廠已經做出來,各廠配合把止回閥也做出來了。現在山區的果樹在改種優良品種,澆灌系統也弄好了。

冬天雨水少,這個系統就已經排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