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十二孃懷孕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241章 十二孃懷孕了
兩人為難之時,淩爺爺來了:“老道去!中原本是老道的家鄉,老道身為皇後的祖父,也算皇親。
剛好道觀生産治時疫的藥,我去正合適。”
錦歲開始不同意,哪能讓阿爺跑這麼遠,災區又不安全。但架不住阿爺固執,甚至很生氣地問錦歲:
“你是覺得阿爺老胳膊老腿不頂用了嗎?咱們前些年還在山裡跟狼和老虎賽跑呢!除非半載身子埋土裡,不然誰也別想阻止我去!”
他說完還孩子氣地拱手胳膊,讓錦歲看他粗壯的大臂:“阿爺我還年輕著呢!”
最終錦歲認輸了,同意由阿爺帶這批藥物和糧食去災區安撫百姓,流雲提議由他保護淩道長,錦歲和顧長蕭立即就答應了。
流雲別有深意地看著淩爺爺,師姐不願修仙要當皇後,那淩道長是不是也懂修仙功法呢?趁此機會一定要打探一下。
淩爺爺是奉皇命去災區的,因為拉了很多物資,燕九看到後以燕家的名義也送了十幾車物資,豎著‘燕家捐獻災區’的旗子隨淩爺爺的隊伍一起前往災區。
顧長蕭這個雙簧唱的極好,立即當朝表演燕家,給燕家發了一聲義匾,一時燕地士族、富商有樣學樣,紛紛送糧食、藥材、生活用品跟隨淩爺爺。
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皇帝賞義匾,但一路從國都到災區,被圍觀了千裡路,這些士族富商都出了名,在民間得到好名聲。
後面效仿的人太多,朝廷不得不派人監管,這些物資誰也不能貪汙,全部用於災後重建,有些百姓被遷移到別的州城,也能領到一份豐厚的安家費。
五月初發生水患,五月中旬便搶救完成,頭批欽差程榆以急行軍的速度趕往災區,五月底淩爺爺又以皇家宗親的身份趕來。
這場巨大的天災,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被救援。讓那些想在天災期間挑事的亂黨,還沒計劃周全,災情就結束了。
六月初百姓開始天南地北地遷徙,淩道長留守災區建醫院、重組災後重建。這些滿朝官員和天下百姓,都見識到新帝的辦事速度。
同時還有一個組織也出了名,那就是以陳芸娘為代表,隸屬皇後的女官組織。她們的醫護團隊心細醫術高明,為受災百姓的救援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為天熱,災後極易爆發時疫,但因為有她們在,提前預防,竟然頭一次出現大災之後大疫未有爆發。
除此之外,女官還負責發物救濟物資,跟之前賑災的官員不同,她們溫柔心細,並且對救援很熟悉,非常快地協助官員統計人口,按村分配,不論是孤兒還是獨居的老人,都沒有落下。
以前災後最活躍的就是人伢子,這個時候的男女童非常便宜,一袋糧食就能讓人賣兒賣女,典妻鬻子,最慘之時還會有易子而食。
而這次大災卻無一個孩子被賣身為奴,就因為有女官們在,她們沒讓一個人餓死。期間在淩道長的糧食還未送到,大家只能喝稀米粥時。
她們和災民一樣喝稀米粥,這一舉動讓所有災民打心底敬佩女官。同時也知道了女官是皇後所派,跟朝廷派的官員不同,她們不求民不求利,一心為百姓謀福祉。
後來陳芸娘帶著女官離開時,百姓灑淚相送,讓一些地方官看的眼饞無比,這就是民情民意啊!如果他們離開時能有這樣的民情,那對他們的仕途太有幫助了。
六月初災民穩定,主要開始災後重建,還有整修黃河。這兩件事都與錦歲無關,是朝廷要辦的事。
錦歲收到陳芸孃的信,安置一批女醫護會留在災民,隨淩爺爺一起建公立醫院,其她人會回陳芸娘回國都。
她又從自己的私庫取了些銀子,又從空間取了一些特效藥送去給淩爺爺,便安心投入新的工作當中。
她的新工作是和工部研討戰艦,沒錯,這種一聽就不關皇後的事,卻由她這個皇後主導。
當然,原來應該是皇後的職責,掌管六官、安排嬪妃、排程宮人這些事,她這個皇後是一點也沒幹。
總之,錦歲這個皇後跟歷史上所有的皇後都略顯不同,說她涉政嘛,她又從不管政事,更沒有自己在朝堂上的班底和親信。
甚至可以很多官員跟皇後還不對付,巴不得她這個怪異皇後下臺。但時間久了大家又不得不承認,有些事離了皇後就是辦不成。
像這次戰艦的事,工部開始非常驕傲地表示,這是工部的事不勞皇後插手。結果顧長蕭帶他們去看了火藥,讓他們把投石機改良到能裝在戰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