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面前無溝壑,慫人面前全是坎。

這句話太適合孫女的做事風格了,道路不平就踏平,風霜雨露不過是前進道上的另一種風景。

但是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可如此一來,學院需要大量資金才能運轉,歲歲缺錢嗎?”

錢這個東西永遠都缺,因為你有一百兩銀子就想幹一百兩的事,有一千兩的時候又想幹一千兩的事。

但錦歲很篤定地告訴阿爺:“放心啦!孫女我不缺錢!跟燕家合作的生意年年有分紅。”

她跟燕九合作的海商生意誰也不知道,只有顧長蕭知曉。她出航海圖和一些高檔貨物,從燕家海商中分到的紅利,完全夠學院運轉所用。

所以百官和權貴想看皇後娘娘落敗是永遠不可能的,因為他們壓根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支援皇後。

春闈之後,皇上又加開一恩科,是史無前例的吏官考試,也就是公務員。這個恩科只要有秀才功名便能參考。

提前給出吏官職位,考生自主報考。開始錦歲和顧長蕭都覺得,像西北邊關的職位、閩州沿海的職位甚至治理天下水利、勘察山礦等等既辛苦官職又小的崗位,不會有太多人報名。

以前這些職位都是犯錯的官員下調去的,因為心態問題很少有官員能在這些崗位上幹出成績。沒想到這次皇上以正式恩科的方式徵招這些崗位的吏官。

竟然有很多學子來報考,特別是一些屢次不中的舉人、秀才,跟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樣,不管崗位多偏遠,只要是朝廷正式的吏官,他們都願意一試。

錦歲跟顧長蕭感嘆:“每三年取三百進士,有兩百名額都被士族門閥佔據,普通寒門子弟想出仕太難了。如今陛下加開史官恩科,他們自然全力以赴。”

凡是讀書人就沒有不想做官的,雖然吏官職位小,但也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一樣能出人頭地。

總之,這個春天國都的熱鬧事就是考試,從開恩科考到女官考、技術學院和國子監招生考,再到吏考,期間還有徵兵、商隊往來。

湧進國都的考生加親友足有十萬人,連長安的官員都私下感嘆,已經很多年沒在國都看到這樣的盛況了。

曾經的長安也有過這樣的盛況,但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最近幾十年的長安,戒備極嚴,因商稅加重,外地商人往來漸少,城中百姓的神情是膽怯的。

反觀新國都,百姓腰背挺直,不畏強權,人人都是精神飽滿。其實所謂盛世,對百姓來說,不餓死人就算盛事。

但現在的燕州百姓表示,帝後打造的盛世已經不是吃飽穿暖,而是吃的好穿得好住的好,孩子有前程,日子有奔頭。

經常看到年過七旬的老人,坐在家門口看著大路上往來的馬車行人,什麼也不做,就笑眯眯地看著。

然後不時跟家人感嘆一句:“現在的日子要擱往年,那是做夢也不敢想啊!”

吃飯時兒媳端來有肉有蛋的飯菜,小孫子孫女在一旁討好地喊著‘爺爺’‘奶奶’,老人心領神會,笑呵呵地把碗裡的肉和蛋挾給孩子。

然後孩子被父母教訓,不可以要爺爺奶奶的菜吃,老人家要補身體。

聽聽,曾經我們這樣的老東西,可是要找水兒子、繩兒子來給家裡省口糧的,如今卻能吃上補身體的飯菜。

老人感慨之後,又會教育兒孫,一定要念叨皇上皇後的好來,咱們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多虧了他們賢明啊!

別的地方的百姓或許只會感激皇帝,但燕地的百姓必是帝後一起感激的,因為他們都是受過淩姑娘照拂的。

別管從長安來的人怎麼說皇後,出身低微啦,行事張狂啦,但凡被燕地百姓聽到,一定會替皇後抱不平,甚至發生動手事件。

我們的皇後要是不狂,能守住邊關?能震攝韃子?你們是沒看到曾經荒蕪的邊城,要不是有皇後在,能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