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素與墨韻

央美數字媒體中心的玻璃幕牆反射著刺目的陽光,我眯起眼,看著展廳中央的全息投影——敦煌飛天正在粒子光束中旋轉,飄帶化作一串串流動的二進位制程式碼。

”怎麼樣?我的期末作業。”

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我轉身時,柺杖不慎碰倒了立在牆邊的電子畫板。螢幕亮起的瞬間,我看見高中同桌落卿沅的臉——比起三年前那個總在課本角落畫漫畫的女孩,現在的她剪了齊耳短發,耳骨上打著一排資料線造型的耳釘。

”《數字供養人》?”我念出投影下方的標題,指尖劃過空氣中浮動的畫素點,”你把莫高窟...”

”做成vr了。”落卿沅敲擊鍵盤,飛天突然分解成無數色塊,”觀眾可以自己調配顏料,體驗壁畫繪制過程。”她突然拽過我的手按在感測器上,”試試?你修過的254窟也在資料庫裡。”

虛擬畫筆在空氣中勾勒出青金石色,我卻下意識做了個掭筆的動作——這是修複師的本能,哪怕面前根本沒有硯臺。落卿沅大笑起來,鼻翼的碎鑽貼紙閃閃發亮:”老古董,現在誰還用手調色?”

全息影像突然卡頓。我的石膏腿不小心撞到主機,故障介面彈出密密麻麻的程式碼。落卿沅煩躁地抓頭發時,她突然從石膏夾層摸出半截炭筆,在故障屏上快速勾了幾道——正是飛天衣袂的”屈鐵盤絲”線條。

”你...”落卿沅瞪大眼睛,”在液晶屏上畫素描?”

”停機維護時的土辦法。”我的筆尖劃過螢幕上的電路圖,”去年莫高窟數字中心宕機,我們就這樣臨時標記脆弱壁畫的位置。”

窗外傳來施工聲。我們循聲望去,看見工人正在拆除校門口的實體公告欄——那裡曾貼滿我們高中時畫的手繪海報。落卿沅突然掏出手機,掃描我石膏上的簽名:”做個ar效果,讓這些字變成飛天的飄帶...”

指尖在螢幕上快速滑動,我看見自己的石膏在虛擬世界裡裂開,無數敦煌色塊噴湧而出,化作星河環繞著她們。而落卿沅的耳釘正閃爍著同樣的色彩頻率。

”其實都一樣。”落卿沅輕聲說,投影儀的光在她臉上投下變幻的色塊,”你用礦粉守住千年的色彩,我用程式碼讓它們飛進更多人的眼睛。”

我突然想起高三那年,落卿沅在數學試卷背面畫滿漫畫,被老師撕碎時說的那句話:”總有一天,我的畫會出現在比課本更大的地方。”

傳統與數字細節)

資料線耳釘:實際是落卿沅設計的可穿戴式色彩感測器

炭筆修螢幕:源於敦煌研究院的《數字化應急手冊》

ar簽名:技術後被用於國家雲展覽平臺

色塊頻率:與朱亦妍研究的壁畫礦物光譜資料吻合

石膏投影:作品獲全國數字藝術大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