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室燈火

淩晨兩點的中州七一畫室,暖氣片發出茍延殘喘的嗡鳴。我用凍僵的手指捏著炭筆,在第四張素描紙上劃出深重的線條。腳邊的速寫本堆成小山,最上面那頁的石膏像被反複修改,紙面已經擦出了毛邊。

”朱亦妍!”陳老師突然踹開門,手電筒的光掃過滿地橡皮屑,”這周第三次了!校規規定十一點必須回寢——”

我沒抬頭,炭筆在阿格裡巴石膏像的顴骨處狠狠蹭了兩下:”老師,聯考還有28天。”

手電光突然暗了下去。班主任沉默地走到她身後,看著畫板上那張被汗水浸皺的速寫——我的左手小指外側全是鉛筆灰蹭出的黑繭,指甲縫裡塞滿了素描紙的纖維。

”你文化課夠上一本了。”老師突然說。

”可我想考央美。”我終於轉過臉,眼下掛著兩輪青黑,校服袖口沾滿了水粉顏料。

話沒說完,畫室燈管突然爆閃兩下。藉著瞬間的亮光,牆上那片斑駁的痕跡清晰可見——那是歷屆集訓生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正”字計數,褪色的顏料試色,還有去年某個學姐崩潰時甩上去的鈷藍。

班主任嘆著氣從兜裡掏出張飯卡:”食堂王師傅答應四點蒸包子。”臨走時,他踢了踢牆角那箱空的紅牛罐。

我的炭筆突然斷了。我彎腰去撿,發現畫架腿上有行小字——是上屆學姐用美工刀刻的:【別信”美術生走捷徑”的鬼話,我們只是把別人刷題的時間,用來畫斷手指】。

窗外飄起今冬第一場雪。我摸出手機,屏保是去年在敦煌拍的莫高窟九層樓。點開相簿最新一張照片:文化課教室的後牆,用粉筆畫了條不斷上升的曲線,標註著【朱亦妍:央美錄取線差37分→差19分→差8分...】

”再來一張。”我咬開新炭筆的包裝,血珠從幹裂的嘴角滲出來,在雪白素描紙上洇出個小小的紅點。

美術生細節)

紅牛箱:實際是畫室給集訓生的”戰略物資”

牆刻字:後來被校方保留為”藝術生精神圖騰”

文化課曲線:班主任用她每次月考成績繪制

敦煌屏保:拍攝於她第一次決心考央美的採風日

嘴角血漬:最終留在了那張考上央美的素描作品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