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魂
章節報錯
墨魂
全國高校書法大賽的展廳內,松煙墨的氣息沉澱在空調迴圈的風裡。我展開一卷熟宣,指尖觸到紙面細膩的簾紋——這是特意託安徽老師傅定製的,仿的是北宋澄心堂紙的工藝。
”請央美朱亦妍同學現場創作。”主持人的聲音剛落,觀眾席的交談聲便低了下去。
狼毫蘸飽墨汁,在硯臺邊緣刮出完美的圓錐。提腕的瞬間,我忽然想起十歲那年,爺爺握著我的手在舊報紙上寫下第一個篆字:”筆要正,心要靜。”
”星”字的圓轉處用了三分力,墨色透過紙背,在墊氈上暈出淡淡的影。耳邊似乎響起敦煌壁畫修複室裡,老專家用軟毛刷清掃千年塵灰的沙沙聲。去年在莫高窟臨摹飛天衣袂時,那種與古人神交的震顫,此刻又順著筆杆爬上手腕。
”看那飛白!”觀眾席有人低呼。
筆鋒在”漢”字的垂露豎上輕輕提起,枯筆如大漠風化的巖層。這是我跟著修複組李師傅學的技法——八十歲的老人,能在補全壁畫缺損時,讓新筆觸與千年舊跡渾然一體。
評審席中央,書法泰鬥徐老突然起身,手杖在地板上敲出清脆的響:”好!這一筆有《嶧山碑》的氣象!”
我擱下筆,發現自己的影子正落在作品上。陽光透過高窗,將宣紙照得微微透明,墨跡中隱約可見纖維的走向——就像在故宮修複《千裡江山圖》時,那些在顯微鏡下顯現的,王希孟當年運筆的軌跡。
頒獎時,組委會主席特意多握了三秒我的手:”朱同學,國家圖書館正在籌備&09;...”他遞來的燙金聘書上,我的名字旁已蓋好鮮紅的公章。
走出展廳時,初夏的風掠過未名湖面。手機震動,導師發來訊息:”日本正倉院願出借唐代《樂毅論》摹本,指定由你參與修複。”
揹包裡的獎狀沙沙作響。我摸了摸口袋裡那枚從小戴到大的銅錢——爺爺說是周歲抓周時攥住的,邊緣早已磨得發亮。銅錢中央的方孔透出一線陽光,在地上投出個小小的,完美的圓。
專業細節)
澄心堂紙:北宋名紙,現存真品於遼寧博物館
飛白技法:源自東漢蔡邕見工匠用帚寫字而悟
正倉院借展:2024年確有此文化交流計劃
銅錢隱喻:呼應前文朱家”忠孝傳家”的影壁
纖維走向:書畫鑒定中的”簾紋觀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