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方程式

答辯結束後的第三天,央美圖書館古籍修複室。

我正用手術刀剝離《唐代樂舞考》的黴變襯紙,窗外突然傳來規律的敲擊聲。曲沐辰的臉貼在玻璃上,鼻尖壓得發白,手裡舉著塊寫字板:【根據你過去72小時行動軌跡建立的數學模型,此刻你有87.3的機率需要紫外線燈】。

他身後的雙肩包拉鏈沒關,露出半截紫外線燈管——正是修複室上週報損的那款型號。

”國家圖書館的文物修複守則第3.2條。”我推開窗,秋風吹散工作臺上的紙屑,”非工作人員不得接觸特藏文獻。”

他變魔術般從口袋掏出張證件:國家航天材料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簽發日期是昨天。

”現在我們是合作關系。”紫外線燈被小心放在工作臺上,燈管上貼著成分標簽:【ce:yag晶體,與敦煌壁畫釔元素含量一致】。

第四天傍晚,央美西區食堂。

我的餐盤剛放下,對面座位就多了杯豆漿。曲沐辰的白大褂下露出航天學院的文化衫,袖口沾著可疑的藍色粉末。

”群青顏料在胃酸環境下的穩定性測試。”他推來份檢測報告,”你常點的糖醋排骨ph值3.4,會加速色澱分解。”

報告署名是清華航院與央美材料系的聯合課題組,蓋章處卻有個鉛筆畫的星星——和我大一時在他課本角落塗的一模一樣。

第五天清晨,校車停靠站。

雨水在站牌上敲出密集的鼓點。我低頭看錶時,頭頂突然多了把傘——傘骨是航天鋁合金材質,傘面印著sy0723衛星的軌道圖。

”氣象衛星資料顯示。”曲沐辰的呼吸在冷空氣中凝成白霧,”你有68的機率沒帶傘。”

傘柄溫度感測器顯示36.5c,恰好是人體表面溫度。我抬頭看他發梢的雨滴,忽然想起這人在答辯會上念資料時的樣子——精確到小數點後四位,卻不敢看我的眼睛。

第七天午夜,顏料實驗室。

離心機運轉的嗡鳴中,門禁突然”滴”地響了一聲。曲沐辰站在門口,手裡捧著盒被液氮包裹的樣本,航天制服右臂有道新鮮的灼痕。

”隕石樣本中的藍銅礦成分。”他將樣本盒放入我手中,金屬外殼上結著霜,”軌道傾角72.3°,正好經過敦煌上空。”

科學偶遇原理)

行動軌跡模型:基於朱亦妍校園卡消費記錄的馬爾可夫鏈預測

紫外線燈成分:實際用於衛星塗層抗輻射測試

ph值檢測:資料來自曲沐辰發表在《航天材料學報》的論文

傘柄溫度:採用宇航服恆溫技術

隕石編號:1999年確實有隕石雨經過敦煌,標本現存中科院天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