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

開幕式後第三天,攀巖比賽開始。

攀巖賽程共7天,從週一到週日。

週一:女子兩項全能預賽;女子速度賽預賽。

週二:男子兩項全能預賽;男子速度賽預賽。

週三:女子兩項全能半決賽;女子速度賽八分之一決賽、四分之一決賽。

週四:男子兩項全能半決賽;男子速度賽八分之一決賽、四分之一決賽。

週五:女子速度賽半決賽、決賽;男子速度賽半決賽、決賽。

週六:女子兩項全能決賽。

週日:男子兩項全能決賽。

第一天,國家攀巖隊女子選手四人全部晉級。

飛羽和許知瀾在進入半決賽的20名選手中排名分別在12和8,飛羽稍微落後,而半決賽是按照成績20進8。

當天晚上,攀巖隊女子組在潘指導的房間開總結會,每個女選手的專屬教練、隊醫、陸領隊都到齊,房間裡擠得沒有落腳之處。

潘指導這次沒有挑刺,倒是一反常態的用上了溫和的語氣。

“到了今天,也沒有必要再評論大家的表現了,你們每個人都在盡力,也都把訓練中的要點用在了比賽上。今晚咱們在這兒呢,也不做什麼總結或者動員,大家就隨便聊聊,聊自己比賽的感受感想,奧運比賽和之前的比賽有哪些不同,有什麼困惑、不滿、想法都可以說出來。”

四名選手相互看了看,飛羽和許知瀾先開口:“感覺裁判似乎更嚴格,而且反應有點慢?”

飛羽說的是攀石比賽上的感受。她今天有一條平衡線完攀,在top點上合手之後,餘光內裁判並沒有立刻給出判定完攀的手勢,反而還在盯著她看。

她困惑,明明觀眾們都開始鼓掌,自己差一點就要跳下來慶祝了。幸好飛羽及時剎車,扭頭看了眼自己在top點上的手。這個結束點是靠對抗,她在top點的一側側身,兩只胳膊共同伸向巖點,所以視線上右手確實被左手擋了一點。

但所有人都能看出來如此穩定的狀態肯定合手了。可裁判就是等飛羽重新調整手,把右手更露出來一點,才給了她完攀手勢。

聽到這裡,小潘教練趕緊接話:“我也注意到了,不只是你遇到這種情況,今天攀石的裁判確實更死板一些。你遇到的是top點的情況,還有幾個選手在動態線起步點因為時間太短被裁判要求重新起步。這還是挺容易影響選手狀態的。”

陸風銘跟著說:“我問過ifsc的人,這次奧組委給他們的要求是嚴格遵守規則,一點靈活度都不給,應該是有電視轉播的壓力,還有為了便於向不瞭解攀巖的人解釋攀巖比賽規則。”

“電視轉播壓力?”

陸風銘開啟平板,給大家看白天比賽的電視轉播回放。

畫面上除了巖壁和運動員之外,在上下左右四個方位都有不同的額外內容。

左上角是奧運五環標誌和本屆奧運會ogo,右上角是留給各家轉播方的ogo位。

左下角是賽事專案實時資訊,包括當前運動員個人資訊、當前排名等。右下角則是倒計時牌。

這還不算完,在畫面左邊還增加了2d的線路圖,並實時反映出選手此刻到達線路上的哪個位置。

這還只是攀石賽的轉播畫面。陸風銘換到了難度賽,畫面左邊除了2d線路圖和選手實時位置外,還增加了前三名選手的位置標識點。

也就是說,做為觀眾,在看選手攀爬的同時,可以直觀的看到選手爬到了線路的哪一段,離超越第三名、第二名和第一名還差多遠。

“這也太誇張了吧。”速度賽選手孫麗咂舌。

陸風銘笑笑,暫時不打算告訴孫麗速度賽的轉播畫面更誇張。

速度賽從雙賽道換成四賽道,最主要的區別在於運動員從兩次機會變為一次機會。

以前雙賽道的時候,分為相鄰的a、b兩道,每個運動員要在a、b兩道都比過之後取更高成績。這是為了避免兩條賽道的硬體條件有微妙差異,所以透過交替攀爬來抵消賽道上細微差別對接過産生的影響。

沒錯,雖然全世界的速度道遵循一樣的標準、規格、制式,都從同樣的幾家國際攀聯認證過的速度道巖點供應商採購,但在以前,就算是同一家供應商製作出來的巖點,也很難做到每個巖點的手感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