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表揚的孫翊強像是被按下開關,眼睛突然發光:“真的嗎?我這麼敏銳的?老師你快告訴我我看到了啥關鍵。”

楊老師失笑:“最近大賽上的線路雖然風格和細節各有區別,但總體思路一致,就是線路彎曲,造出大量轉折的s形或者之字形路線。這是為了把15米高的線路拉長,同時給運動員造成大量體能消耗,增加比賽難度。”

飛羽深有同感:“真的太捲了,我前幾天在貴市的那條道,就是大屋簷底下橫穿,還加了個倒掛,差點沒把我累哭。”

楊老師接過她的話:“沒錯!定線員會在屋簷下設計複雜動作、脫腳的動作、還有動態和協調動作。其實這裡第一層考慮的是安全,因為在這裡沖墜是最安全的。”

“對啊!因為是仰角,比下面的巖壁突出來,所以就算因為力竭脫手,下方是空的,就不會撞到巖壁。”孫翊強接上。

“沒錯,”楊老師用鐳射筆指向屋簷下的一組橫向巖點,“第二個原因是觀賞性,剛才說的脫腳、協調、動態、比如上次飛羽做的倒掛,視覺上很有沖擊力,而且對觀眾來說就像在看懸疑片,時刻擔心運動員會掉下來,觀賽體驗豐富了很多。”

“嘖嘖,運動員這是用生命娛樂觀眾啊。”孫翊強搖頭看向飛羽,一臉同情。

飛羽倒是很安然:“娛樂是應該的,一項運動如果不能娛樂觀眾,那影響力自然越來越弱了。再說了,有先鋒保護,才不是用生命娛樂呢。”

先鋒保護,是難度賽的保護機制,這是自傳統攀巖時代就流傳下來的安全措施。它指的是攀爬者自己帶著安全繩上去,在合適的位置將保護裝置設定好。

在難度賽中,運動員的安全帶上綁著安全繩,穿過安全員固定在腰間的保護器,由地面上的安全員負責給予保護。當運動員向上攀登時,安全員會適時放出足夠長度的繩子,讓其跟著運動員上升。而運動員遇到提前定在巖壁上的快掛鎖時,會將繩子套進快掛,成為自己的一個保護點。

假設運動員在之後向上攀爬的途中突然失手發生沖墜,那麼之前掛好的快掛會成為安全繩的一個支點,由安全員控制住繩子的運動,讓運動員能夠安全降落,不至於直接摔向地面。

國際賽事上的安全員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老手,很多人本身也是攀巖高手,正是他們和成套的先鋒保護裝備保護著運動員的安全。

所以很多運動員習慣在攀爬開始前和結束後向安全員致意。

“說到先鋒保護,”楊老師又說,“你們可能沒注意過,快掛的位置也是定線員精心設計的。尤其是線路上第三把快掛,往往故意設計的很難夠,讓運動員處在不穩定狀態,要在這裡給選手一個心理挑戰。中段和後段也可能多放一兩個快掛,讓運動員在這裡猶豫一下,擾亂心智。”

旁聽的人們不住點頭。

楊老師說的有些渴了,拿起水杯灌了幾大口,繼續講解:“大賽線路還有一個趨勢,在過了大仰角之後,線路的後13階段,會出現很多的小點和能力坡面點,最近甚至出現了幾乎把攀石平衡線直接搬上來的線路。運動員到了這裡基本體力已經耗盡,就是看誰能夠在被逼到極限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動作不變形、保持平衡、保持冷靜,然後在結束時還能正確發力用動態抓到top。”

“還真是這樣,大賽上最後一個點好多都是用動態結束的。不像咱們巖館裡面,要盡量讓最後一個點好抓一些,給會員更多成就感。”另一名教練感慨。

楊老師總結:“對,用動態結束,一方面是最後再逼運動員一把,另外也是為了觀賞性嘛。觀眾看到選手縱身一躍抓住top點,那肯定是全場驚呼,比賽的最高潮!”

定線結束,大家都累了整晚,只有幾個體力好的人打算留下來在攀石區低處簡單玩兩把,剩下的人都要回去休息。飛羽也不例外。

孫翊強說自己正好要去城北辦事,提出要開車送她回學校,飛羽答應。兩人來到停車場,看到熟悉的金盃。

想到孫翊強曾經開過秦臻和陸風銘的車,帶著那兩人來找她,飛羽不由的笑出了聲。

“你笑啥?笑我的小金盃嗎?”孫翊強警覺,“你是在嘲笑我果然不是富二代嗎?”

飛羽邊笑邊搖頭:“我哪有那麼無聊。我只是想起你以前開著別人的車,帶別人來找我,然後就給我的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我看小金盃很親切了,小金盃代表著穩定、安寧,而不是動蕩。”

自己說的真好,孫翊強應該不生氣了吧。

抬頭卻看他根本沒在聽自己說,反而對著一個朝兩人走進的身影招手。

“原來我帶給你的是動蕩啊,”那身影說。

本以為今天有事不會來的秦臻出現在兩人身邊。

飛羽黑線:得,自己這是安慰了孫翊強,得罪了鵬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