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柏一邊安慰著她,兩手一用力,“好了,脫臼已經上上去了。”

陳不二馬上從自己隨身攜帶的大揹包上取出一個清創包,親自給小姑娘兒清理傷口並消毒,但頭頂的傷口有一寸長,差不多後世的3cm,不得不縫合了。

“爹,這傷口太大了,我要馬上縫合,大哥,你幫忙一起按著點。”

“好,你縫,我來抱著她。”

陳錦柏一把推開了陳不喜,不顧小姑娘身上又髒又臭,抱著她柔聲說道:

“妹妹乖,這位叔叔要給你治病,過會兒會很疼,你忍著點,爺爺給你吃桃酥好不好?”

小姑娘輕輕應著,然後閉上了眼睛,兩隻手死死拽著陳錦柏的衣服,一副我要勇敢的樣子。

半小時後,當陳錦柏將已經睡過去的小姑娘交給陸冰輪的時候,馬車裡的女眷們一個個都是心疼加憐惜的表情。

老太太摸了摸包紮好的紗布,心疼地說道:

“瞧她這打扮,原本應該也是富戶人家的子女,估計是跟家人走散了。唉,這沒爹沒孃,要不是遇見了咱們,估計早就被人踩死了,老君保佑遇見了咱們。

可憐啊,每次鬧災荒,大人還好,但小孩子就不行了,當年鬧饑荒,你們的太爺爺就收留了很多孤兒,像景室山藥坊的那些工人,像陳坎,陳離,其實當年也是孤兒。

咱們景室堂懸壺濟世這麼多年,雖然去年咱家也遭了災,家裡錢財多有損失,可至少咱們已經衣食無憂了,那麼該做的善事都應該做起來,這也是咱們陳家的門風。”

陳不二在旁邊補充道:“可不止太爺爺哩,你看黃壹他們二十個人,也是孤兒出身,我可是最聽祖宗話了。”

老太太笑了笑:“還是我的小孫兒最乖了。”

馬車裡的女眷和馬車外的陳家男人都聽出來了,老太太這是告訴陳家人,讓他們收留孤兒了。

這的確是陳家的優良傳統,陳家的幾百個家生子,其實絕大多數都歷年的荒災收留的孤兒。

這些孤兒當中,特別成才的,都當了主家少爺們的伴當或醫院的大夫,也算是出人投地成了半個主家了。

才智一般的,也成了醫館的夥計,能也成家立業;

還有一些實在頭腦不行的,也在景室山老家從事藥物生產和種植,但至少人人都有一口飯吃。

每個人也算是人盡其才了。

陳錦柏聽了老太太的話後,將陳不喜等幾個陳家男丁拉到了一邊商量了起來:

“你們祖母的話聽到了嗎?咱家的老祖留下的祖訓就是荒年要施粥,同時要儘可能收留孤兒,我先跟你們交個底,咱家剛賺了點錢,估計這麼一折騰,後來家裡又要艱苦一段時間了。”

陳不喜堅定地說道:

“咱家的醫館在,總有一口飯吃,現在救人要緊,我們陳氏子孫,不能丟了祖宗的臉。”

陳不愛、陳不哀、陳不怒三人也紛紛表態,表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