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登臺展示的人,是一名來自越藍的設計師。

他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研發遊戲的成長經歷,是啟蒙於小時候一次與同伴們的‘抓鬼’遊戲。

當天輸的最多的孩子,要幫其他人提一星期的書包,再到下週末繼續形成一個迴圈。

傳統的抓鬼遊戲,遊戲範圍會擴張到一整個村莊大小。

但他的個子小,且將瘦弱的身材延續至今。

這也就意味著,他在這場遊戲中,當人的時候跑不遠,當鬼的時候又追不上人。

幾乎沒有任何的勝算。

因此他便思索著,要是自己能夠變得強大起來,體格健壯如牛,奔跑速度如馬,是否就能在這種遊戲中大獲全勝。

雖然這個想法並沒有在現實中變成實際。

但是幫別人背了整整一個童年書包的經歷,卻如影隨形的跟隨著他。

直到後來接觸到了電子遊戲這個概念。

隨著不斷深入的瞭解。

他發現,只要自己願意。

完全可以讓遊戲裡的角色變得異常強大,戰無不勝。

他漸漸愛上了這一行。

從起初只會最單調的給主角增加能力。

再到後來考慮到怪物數值的平衡。

技能的釋放。

劇情的演繹等等一系列細節。

慢慢成長為了一名遊戲設計師。

“而今天我想給大家帶來的遊戲《捉鬼》,也是為了滿足我兒時童年不想失敗的夢想,我沒有更改它的名字,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在遊玩我遊戲的時候,也回想起那個夏天,與那些陪你一起瘋鬧的夥伴。那真的是一段很美好很開心的記憶,即便只有我一個人在輸,真的。”

越藍遊戲設計師下臺後,超寬大的六面顯示屏呈現畫面。

後臺的工作人員已經除錯好裝置,開始進行《捉鬼》的遊戲初體驗。

這是一款畫質還算不錯的2d遊戲,故事的主要劇情很簡單。

一個體格瘦弱的小男孩,要贏下捉鬼遊戲才能不被懲罰下週幫同學背一星期的書包。

範圍是一個小村莊大小,玩家操控主角隨機扮演鬼or人。

其餘小夥伴則是人機編碼,隨機躲藏在小村莊內的各個木桶,石頭,屋簷,雜草堆中。

遊戲規則也相對比較簡單。

遊戲開始時,只有一名扮鬼的角色。

但捉到其他人之後,該人類也會加入鬼的陣營,一併搜尋其他藏匿的人類。

十分鐘的時間,如果鬼把人全抓完,那麼這局遊戲將有扮演‘鬼’的一方獲勝。

反之,則是人類獲勝。

鬼的移動速度是人類的兩倍,並且擁有360度全方位的兩米範圍感知。

人則只有面前兩米左右的扇形視距,其他地方均被迷霧遮蔽。

當然。

鬼的優勢也不是無限大的。

村莊內隨處散落的道具,也僅有扮演人類的玩家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