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萬智牌也好,遊戲王也好,還是寶可夢繫列的集換式卡牌玩法。

它們都有一個特徵。

歷史悠久!

萬智牌的發展甚至要追溯到上世紀的90年代末期。

這麼多年累計下來,據官方最新一次的粗略統計,甚至已經達到了上萬張卡牌的總數量。

哪怕玩家常用卡牌,也達到了2000張+

你想要構築一套合適的卡牌體系,就需要從這2000+常用卡牌,以及八千多張冷門卡牌中挑選,然後自己構築。

那自然則需要了解這麼多卡牌的效果。

卡牌總量越複雜越龐大,對新人就越不友好。

遊戲王與寶可夢,或多或少都有這個趨向。

寶可夢光是精靈的品種就已經出到上千種,更別說精靈們還有各自的進化形態,每個形態都可以出一張相應的效果牌。

新進來的玩家一看:???

這啥啊!

看不明白啊!

這年頭玩遊戲成本都這麼高了嗎?

算了不玩了。

一句話總結:集換卡牌總數太多以至於無法吸引新玩家。

這也是集換式卡牌最大的通病。

除此之外,它們還有另外一個弊端。

燒錢!

格外燒錢!

那錢燒起來,簡直讓你的親朋好友誤以為你在吸獨。

萬智牌與遊戲王的主流玩法通常都是線上下,精靈寶可夢的集換式卡牌玩法,在千禧年初期的時候,發展的方向也主要集中線上下,賣卡包,卡包裡隨機出閃卡,出宇宙卡等等。

這三款集換式卡牌巨頭,無論哪一款,他們的經典玩法都趨向於線下桌遊。

在初期卡牌數較少的時候,這個弊端還不明顯。

可等到後期總卡數起來之後。

如何收集到你想要的牌,就成了大問題。

線下桌遊嘛,你想要牌,肯定得買對吧。

尤其是參加一些官方的正式比賽,你拿出來的牌必須是官方印刷的正品,或官方的指定畫師給你製作的‘代牌’,比賽時連牌套都得摘下來。

而官方每個版本印卡數量只在一段時期內,過時間就沒有了。

其中還存在一部分炒卡黨。

前陣子鬧的沸沸揚揚的‘法院拍賣天價青眼白龍卡’事件,便是炒卡黨在其中作梗。

有些卡已經絕版,市面上流通的數量稀少,價格非常昂貴。

這時候,你再想收集齊一套特定的卡組去參加比賽,難度無疑急劇加深,要燒掉大量的金錢。

於是也就衍生出了‘牌佬’這麼一個稱呼。

一開始是代指:花大價錢收集許多絕版卡組的玩家巨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