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部分則是機械義肢主體。

這種技術不需要往大腦裡安插晶片,使用時,只需要將機械義肢插入“埠”,就能完成神經訊號與電訊號的相互轉換,實現控制自如的神經接駁。

這樣的機械義肢不僅抗干擾能力強,而且更換起來十分方便,模組化的設計完全可以實現隨時替換。

“這東西的民用價值和軍用價值,似乎都很不錯啊!”孟浪思索道。

民用方面自然不用說,世界上成千上萬的殘疾人,這靈活自如的義肢簡直就是他們的福音。

再套個模擬面板,混在人堆裡。

你不拿殘疾證混福利,那誰也看不出你坐公交車可以免費!

可想而知,大規模的商業化生產之後,又可以給自己增添一條賺錢的渠道。

軍用方面影響就更深遠了,這種機械義肢操控自如,在速度和力量上,要遠超普通計程車兵。

某種意義上,它就是一種“內骨骼裝甲”。

比之臃腫的外骨骼更加小巧靈活,材料強度上去之後,能打能跑。

要是閆薇薇換上這種鋼鐵大長腿,那場面……

你能想象一個普通士兵用博爾特的速度完成二十公里負重越野,然後給自己換一塊電池後殺入戰場,然後直接一腳轟爆裝甲車鋼板的景象?

半機械化的人類有多強,影視作品裡並不會太過誇張。

戰爭中傷殘退役的軍人有多少?

這種技術要是普及出去,2043年到來時,人類又可以多出多少超級戰士奔赴前線?

雖然最大的“狂人病”隱患沒有解決,這或許只能造成一些微不足道的戰場變化。

但量變引起質變,優勢從來都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

更妙的是,這項技術並不會超前目前的科技水平太多。

憑藉現在的醫療和材料技術水平,完全可以實現大規模量產。

即便是引起了一定範圍內的關注,孟浪也可以用“鉅額研發資金投入”來解釋技術來源。

與之相比,超頻藥劑這種涉及人類上帝禁區的超級藥品,就很容易刺激某些人的敏感神經了。

末日危機都惡劣到這種情況了,七天就被人打趴下。

這種戰鬥力完全拿不出手啊!

是時候給人類武裝一波了!

不過……

“我怎麼覺得,這份技術檔案似乎不單純是為了滿足那位兄弟重新站起來的願望才研究的……”

孟浪摸著下巴。

生物醫學……神經系統模型……神經接駁技術……機械義肢……生物計算機學……

一項項的技術像是連環畫一樣,在腦子裡連成一串。

孟浪突然心中一動。

咦?連起來看……這好像是個技術套裝啊!

生物學、計算機學……如果再加上作為二者橋樑的腦機介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