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執象看來,長生革命至少應該有兩次。

第一次長生革命是他們當下正在做的,首先要在制度上解決歷史週期律的問題,讓文明脫離週期輪迴。

對此,張執象以史為鑑,以未來為鑑,脫離了資社雙子星的框架,提出了“天下為公,以人為本”的八字綱領。

就工業化的本質進行了探索,從資本不斷增密的過程,發現了工業化真正開始的源頭——大秦。

資本的本質就是權。

貨幣是可量化的權,亦是可量化的資本,而以中央集權為代表的,直接管理社會的權,又是不可量化的資本。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靈臺是心,方寸山是心,斜月三星,寫出來也是一個心字。

所以官寮資本,其實都是一個東西,無非是可量化的權和不可量化的權罷了。

所以。

在出現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秦始皇開創官僚帝制以後,已經超越時代的,拿出了天量的資本,開啟了整個社會的高效投率,資本增密速度前所未有,所以工業極大發展。

此後兩千年,都在重複這個過程。

唯一的問題就是,皇權是否穩固,中央集權是否落實,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表象——由明君開創的大一統盛世,工業總是發展最快速的。

這是帝制之下,依賴於帝王的素質,導致的國家治理差別嗎?

表面上是這樣。

深層邏輯卻是強大的帝王會更加集權,以不可量化的資本對整個國家進行了資本增密,從而導致了國家的高速發展,從而迎來盛世。

似乎在這個過程中,有個異類,大宋。

其實它並不異類,宋朝是皇權衰弱,是集權不行,它不可量化的資本投入減少,但是它可量化的資本極大增加,它不斷對百姓轉移代價,不斷榨取底層剩餘價值,在一個百姓水生火熱的時代,生生造就了一個“繁華盛世”。

哪怕這個繁華之夢被鐵騎踏碎,其成果依舊變成了技術,濃縮成了書本類的技術資料保留。

在週期律清洗過後,大明建立。

大宋曾經的成果得到綻放,又有洪武、永樂兩朝的不可量化資本投入,進行資本增密,所以短短三四十年,便迎來了巔峰的永樂盛世。

那是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所以,我們梳理好脈絡,知曉了工業化的源頭,知曉了雙子星都是基於工業脫離了“農民起義”的小週期後,癌變式工業化誕生的產物,就可以脫離它的框架限制。

搞明白制度演變的核心,無非是天道人道,公私之別。

我們就可以好好的掌舵了,既不用左轉,也不用右轉,看好了路,直直的走向終點就行。

所以,我們要天下為公,不在意是否還存在資本,要的是在天人合一的狀態下,駕馭有形和無形的資本,一邊餵養工業巨獸,一邊馴化好它。

工業也好,制度也好,道德也罷。

一切都是為了人而服務的,人才是一切的主體,倘若為了發展工業就需要吃人,那還有什麼意義呢?涉及存亡興替自當另論,可大明沒有這些威脅。

所以一開始就要走正方向,不要歪了。

而什麼才最是以人為本?

修行。

即登彼岸舍舟楫,再入輪迴作眾生。

不一定要超脫輪迴,但一定要不能為輪迴所苦,要明心見性,要去修那累世的義,以至於眾生輪迴,皆是——神仙下凡。

真正的自由是超脫輪迴,而非沉迷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