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眾生,便是夠給他們在五百年後活一遭,又有幾個能做到張執象這樣的?

“國師乃神仙真人,有前世記憶,故而能有此番造詣,而那張居正不過凡夫俗子,年紀輕輕,恐怕難當大任。”

“顧府臺知我有前世,又豈止張居正沒有?”

“他……也有?”

“不止他有,你也有,幾乎所有人都有。”

“國師的意思是……”

張執象隨手拿起一塊石子,輕輕一捏,化成粉末,讓灰塵從指縫間流灑,澹澹說道:“世間總是有些奇異之人,如天生神力此類。”

“有人神力,有人耳聰,有人目明,有人過目不忘,有人精力充沛。”

“所謂神通,皆前世修行的成果。”

“非是你生出來運氣好,有了這些,而是你本來就有,才會出現這般能力。”

“如頓悟之事,也是如此。”

“我們常以為頓悟乃平日裡厚積薄發,這個道理是對的,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若是沒有基礎,連入門都不成,也就談不了頓悟了。”

“可誰想過頓悟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

“純粹的奇蹟和偶然?”

“並不是。”

“頓悟,本質上是你累世積累的義在起作用,你累世輪迴,業力洗淨,業果卻結為種子,存入阿賴耶識當中,你看不過曾經的記憶,看不到前世的業果,也看不到曾經的修行。”

“但看不到,卻不代表不存在。”

“累世修行所得的義就在那裡,是你恍忽間曾經遇到過,學過,又或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知識所學連起來了,便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忽然就懂了。”

“這便是頓悟。”

“所謂頓悟,就是累世修行來的漸悟,最大的漸悟,便是頓悟。”

張執象說著前世今生,說著漸悟頓悟。

完全沒有分析張居正是否配得上大三元,是否能夠十五歲拜相,但顧璘卻已經知道了張執象的答桉,而且還無法反駁。

張執象再說,張居正有累世的義。

你勘磨,就是耽誤。

你全力培養,他就給你足夠的反饋。

故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匹千里馬,你給他喂普通馬匹的食物,他是跑不了千里的,因為他從來就沒有吃飽過……

……………………&&……………………

……………………&&……………………

顧璘一直都聽說國師擅長屠龍術,如今一見,方知盛名不虛。

無數聰明人思考的都是如何處置底層人民,有些想的是剝削,有人想的是保護,就像棋手們下棋,注意力都在棋盤內,棋盤外的東西,卻少有人思考,畢竟,大家都是棋手,都是“人”,人跟棋子這種死物是不同的……

而張執象不同。

在這位國師的眼裡,竟然是有“天下英雄皆入吾轂”的感覺,不,比那更厲害,張執象是畫了一個圈,不論那些孫猴子如何翻騰,圈都跟在腳下。

倘若行差踏錯,那個圈就要縮緊在腦門,做一個緊箍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