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漸悟頓悟、伯樂與馬(第1/4頁)
章節報錯
(有重複,半小時後修改)
顧璘一直都聽說國師擅長屠龍術,如今一見,方知盛名不虛。
無數聰明人思考的都是如何處置底層人民,有些想的是剝削,有人想的是保護,就像棋手們下棋,注意力都在棋盤內,棋盤外的東西,卻少有人思考,畢竟,大家都是棋手,都是“人”,人跟棋子這種死物是不同的……
而張執象不同。
在這位國師的眼裡,竟然是有“天下英雄皆入吾轂”的感覺,不,比那更厲害,張執象是畫了一個圈,不論那些孫猴子如何翻騰,圈都跟在腳下。
倘若行差踏錯,那個圈就要縮緊在腦門,做一個緊箍咒了。
聖人手段啊……
“知國師到訪,卻未問國師往何處去?”
顧璘已經全然拜服,想問張執象出關以後的具體打算,若是有能幫得上忙的,自當不遺餘力。
“走走看看,也沒有定處。”
“稍後會去趟京師,見過陛下以後,再行周遊,大概會去趟西羅洲。”
聽張執象如此說,顧璘明顯一愣,不禁問道:“國師與陛下推動長生革命,如今朝廷與南京之爭愈發激烈,國師不該主持全域性,對戰徐階?”
張執象想了下,說道:“嗯,徐階是一個人,我們有好多人。”
“每個人都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就好了。”
“陛下做的很好了,而總領全域性,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能力,我是沒有的,陛下也沒有,但張居正是有的。”
“跟在陛下身邊學習,三五年後,張居正就能挑大樑了。”
顧璘聽聞“張居正”三字,便神情有些複雜,他嘆了口氣,說道:“張居正素有神童之名,荊州知府李士翱常與我說起此子。”
“他本叫張白圭,這‘居正’二字,還是李士翱給他改的。”
“李士翱曾與我知會,言張居正今年將要鄉試,希望我不要勘磨。”
“可十六歲的舉人,少年得志,又有幾個人能沉住氣呢?總該還是勘磨一屆,打熬打熬心志,未來能夠更堪大用。”
“他若是在湖廣參加鄉試,我定當還是要黜落他,勘磨一翻的。”
“卻不想有京師大學,張居正入北直隸就考。”
“而陛下和國師您……”
顧璘想著勘磨,而張執象和嘉靖深怕張居正不夠順,直接安排張居正連中三元,更是賜了侍中的官職,如張執象所言,三五年後,竟是要張居正當首輔!
十五歲的首輔?
當真要學甘羅拜相?
“顧府臺看我今年幾歲?”張執象含笑問道。
顧璘僵了下,說道:“國師天降聖人,凡夫豈能相比?”
顧璘是真心這麼覺得,張執象不論是文明的造詣,能力手段,都是聖人層次,更遑論張執象有如此見地知識的同時,修行上也得了長生,是最頂尖的那批。
故而,如此神仙人物,17歲有此成就,自是正常的。
可是,張執象卻說:“我當是活了兩世,至少我如今記得的,就有兩世,加起來有33年了。”
顧璘瞭然,但也只是覺得更合理了。
至於傳聞張執象後知五百年,多了五百年的見識,才有這份文明造詣,如此便覺得平平無奇,那便是有眼不識泰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