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屬於蒙祖瑪特二世的皇位,嬴政就那麼坐在那裡,那一身黑色袞服的帝王,喚起了那些貴族已經封塵的記憶……

自宣德十年正月英宗去世,三月商洲就發生鉅變之後。

這一百零二年來,他們已經不曾見過正統皇族了,不,是王族。

現在的當權者,所作所為,學的都是以前的王族,在父輩口耳相傳的教導中,如阿茲特克皇室,如印加帝國皇室,都在學習如何當一個“王”。

王應該有是什麼氣度。

如今,在見到始皇帝后,那曾經腦海中想象的形象,一下子就鮮活了起來……

不,比那更甚。

商洲的王族主要分兩批,這跟商人的東遷有關。

早一支是在九千年前,商人外出尋找樂彼之園,建立朝中之寺,那一批到達的是商洲中部地區,建立了扶桑。

漢朝的《海內十洲記》載:“扶桑,在東海之東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廣狹浩瀚,與東海等。扶桑在碧海之中,地多林木,葉皆如桑,長者數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

從地理上描述,已經準確描述了商洲和大西洋了。

而山海經也記載湯谷有扶桑,所謂日出扶桑,便是如此說法。

而所謂的湯谷,其實就是“墨西哥”。

扶桑陸地可以橫行一萬里,這是標準的大陸,而非東瀛那種島國,但真正的扶桑沒了,名號自然也就被偷走了。

扶桑的淵源如此,當“參商永離”中的閼伯(e,bo),商人的先祖,雖然主持了建寺,但這一支最終還是回到了華夏,後來建立的商朝。

所以留在扶桑的是王族,但並非嫡傳一脈。

嫡傳一脈在商朝覆滅以後,有箕子東渡,到了商洲,便建立了後來的殷商。

箕子是帝乙的弟弟,紂王帝辛的叔叔,是商王一脈的嫡傳,所以得了殷商之名,於五大湖北方建立了商都,西羅人音譯為“仙那都”,又翻譯回來,就叫“東方幻想鄉”了。

至於西羅人將閼伯的故事,又盜竊為“亞伯”,那就是後話了。

至於墨西哥,其實是“墨西”谷,墨西,摩西,又有了摩西分海的故事,那也又是後話了。

這“墨西”二字,其實應當是“沐羲”,羲和為日,湯谷為浴,太陽沐浴的山谷,才是湯谷的本意,也是“墨西”的來源。

商洲有扶桑、殷商,先後兩支商人東渡。

但商洲族群,並非全部來自於這兩支,早在大冰期結束,崑崙墟中躲避災難的華夏先祖走出避難所後,足跡便開始遍佈世界各地。

這次大約四萬年前的大遷徙,才是商洲族群的主要來源。

因殷商自來又是實行的分封制,所以直到明朝以前,商洲主體雖然還是殷商、扶桑兩個國家,但卻有大量部落遺存。

是數千年來的自治結果。

從鄭和下西洋開始,到宣德十年商洲鉅變,其實行省制在商洲實行的時間並不長,大多數部落並沒有感受太深,就遇到了殷商王族覆滅,所以變成了一盤散沙。

雖然是散沙,但這些部落在殷商的統治下已經生活了數千年。

卻又變成了外敵攻略商洲的頑疾,他們是一心懷念殷商,想要為殷商報仇的,但偏生阿茲特克、瑪雅、印加又瓜分了扶桑的主要資產,而殷商地盤雖大,但最肥沃的也只有五大湖地區的商都,商都被攻破後就一蹶不振了。

背叛了王的人,面臨王的迴歸……

特別是印加帝國的皇帝,瓦尹納。

在印加帝國的歷史當中,從1438年到1533年,是印加帝國擴張的巔峰期。(宣德十年為15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