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都能當官。

所以也已經挑選了數千名成年學子,進入大學就讀,按課程來說,其實會按照成績,分批次畢業,儘快進入實習和工作當中。

嘉靖已經預計在五年內,將整個官吏制度進行替換改革。

倒也沒說什麼公僕不公僕的,官吏就是行使權力的那一方,要他們明白,權力是用來為民做主的,要明白為什麼叫權出於公,拿到權力了,就要積極任事,承擔責任。

尸位素餐,比貪官可好不到哪裡去。

“朕要改官吏的制度,就要挖科舉的根,五年,五年之後,考科舉的人,必須是大學畢業生,先讀有用的書,先讀能做事的書。”

“讀完之後,再去考科舉!”

“一個個的算學不精,五穀不分,機械工程都不懂,當什麼官?能做好工作嗎?”

嘉靖見了王絳闕和幾名青陽的學子,錢衡和一些老師也都在,聊著關於大明朝的教育和科舉的革新方向。

這是一場座談,也是一場送行。

在這之後,青陽學子們就將走出校園,去鄉社之間施展奮鬥了。

毫無疑問,如今大明只有一所京師大學,五年後科舉改革,那麼參加科舉的學子,就只能是他們這些最早的學生。

這也是嘉靖的許諾。

未來朝堂,這些青陽學子,必然能夠佔據許多席位。

錢衡知道嘉靖的意思,但科舉的變法,南京不會坐以待斃,“要改科舉,到時候恐怕會南北分試了。”

“徐階不會明面上反對,但也會將東林書院改為東林大學。”

“屆時,江南的官吏,將會更加有向心力,徐階的權勢也會更加集中。”

“那份號召力,有些難以想象。”

朝廷這邊要逐步替換舊有體制,徐階自然也有這個想法,他當東林書院的山長,就是培養學生的,此後江南的官吏、將士,全都出於他的門下,是他的學生。

他在民間的聲望又宛如聖人。

這樣的敵人就太難對付了。

對此,嘉靖笑道:“朕要的就是南北分試,也更要徐階去輪替舊有的體制,一家獨大後,他們這些因私心做事的人,那裡會真的去守規矩?”

“要不了幾年,徐階自己都控制不住的時候,就是他們滅亡的時候了。”

不同於嘉靖的樂觀,王絳闕說道:“個人威望其實是有用的,當徐階還活著的時候,他只要協調好關係,行政和賺錢,不混合在一起,他們就能持續更長時間的公平治理。”

“高薪養廉在宋朝失敗,是因為宋朝沒有強有力的監督機制。”

“存在強有力監督機制的情況下,高薪養廉是有效果的,而且是在有外戰壓力的情況下。”

王絳闕並不認為對方的隊伍會在戰鬥中腐化而失去戰鬥力,正如張執象給她講的後世歷史,在對付紅色巨熊的時候,西羅人的國度才有真正的福利可言,一個人工作,然後大房子、老婆、四五個孩子、狗,這才是所謂的生活。

這樣的盛景一直持續到那個毛熊倒塌。

所以在戰爭時期,事情不能以常理來推算。

嘉靖問:“徐階會有一支強有力的監督機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