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歷朝歷代。

大秦的制度構架有著極其明顯的特色,它會給人一種“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感覺,再配合商君書的弱民思想……

哦,有些人搞錯了,百姓其實也分辨不出來。

商鞅的弱民本質在於,讓民無法集合起來,擁有力量對抗君王,這時候百姓就會誤會,這是君王要削弱自己啊,但,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老百姓哪裡能威脅到君王,商鞅這裡的“民”,指的是那些有爵位的人!

你得先立功,有爵位,才能是商鞅要注意的民!

普通百姓,庶人,連活著都費勁,君王還要去弱你?閒著沒事做呢。好好看看1級爵位的“公士”,什麼是公士?國之公民!

這,才是民。

在你成為民之前,秦朝的制度是竭力保護的,限制民的權力,就是對庶人的保護,法律的嚴明,就是對規則的維護,越是透明的規則,對庶人就越有利。

至於仗打完了,沒有軍功可立了,怎麼升遷?

沒關係。

商鞅還鼓勵農桑,每年都有“生產標兵”,會免徭役、口賦,累計多個生產標兵,也能夠憑藉功勞升級到公士。

官吏工作優異,也能升遷。

發明創造,更是大功勞,同樣可以升遷,而且不比軍功慢。

這,還是大秦戰時體制的情況,只要戰爭結束,就可以改為生產體制,將重心偏轉到生產生就可以了。

至於統一之後的大秦沒有改?

那才多少年。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建國之初,那麼多基礎工程要做,制度革新需要改變,戰爭遠遠沒到結束的時候。

明朝建立,朱元章花了二十多年,都還沒辦完呢。

秦始皇十一年時間,辦得完?

這些事情,至少需要一代人,需要三十年的時間,可是……朱元章有三十年,秦始皇卻沒有。

在大秦的這套制度之下。

始皇帝以一人之勢,拉著整個文明闊步向前,在這樣的一個帝王統治之下,他麾下的帝國眾生,沒有一人是特殊的。

這個國家,只有王和民,無論是公民還是庶民,有區別,但對於他來說,無區別。

這是恆古未有的集權。

給人的感覺就是偌大的秦國就像是一個鳥籠被始皇帝提在手中,他一個人,一手提籠,一手按劍,走在漆黑的迷霧當中……

哪怕是隔了一千八百年,在場的所有人同樣感受到了始皇帝的威勢。

心中的驚季讓呼吸都不敢放肆……

“這就是始皇帝嗎?”

不知道誰先呢喃了一句,然後紛紛開始大口呼吸,呼吸著這屬於大明的空氣,呼吸著這一刻還屬於自己的自由和輕鬆……

耿橘沒有在辯駁什麼秦制不可持久了。

他滿頭大汗的退了一步,粗重的呼吸著,慶幸著那位帝王已經死去,慶幸著那位帝王死得夠早,沒有讓大秦延續下去。

然而。

聰明的人,有餘力想其他事情的人,再看向墨教,特別是看向鉅子的時候,眼神已經變了,是恐懼,發自內心的恐懼和忌憚。

不會再有始皇帝了,但是會有一群信奉秦制的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