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爵繼承製以白起為例。

白起的爵位是大良造(16級),可他的兒子白仲襲爵卻只有公乘(8級)了。假如大秦還在,他子孫一直沿襲,孫子便只有官大夫(6級),曾孫就只剩下不更(4級),玄孫便是簪鳥(2級),第六代就淪為行伍、平民。

也就是說。

降爵,在民爵以上的,卿爵降爵繼承,直接等級減半,力度之狠,可見一斑。

此後每代降兩級。

而且,不光是降級,與降級同時進行的還有身死奪田制。

還是以白起為例。

白起是大良造,授田86頃,86宅,俸祿800石。一頃百畝,即8600畝田地,一宅五畝,基本上院子居多用來種植桑樹養殖家畜的,86宅就是430畝園林。至於800石俸祿,並非說你有爵位就能領的,這個俸祿的意思是,你當官吏,為國家做事,才可以領這份俸祿。

如果沒有職務,是沒有俸祿領的。

也就是說,數量最龐大的“公士”,如果不去當斗升小吏,而想自己種田,是沒有俸祿可領的。

至於官職的補貼俸祿,那起碼要到縣丞一級才有,是秩四百至二百石,普通小吏,只能按照爵位領俸祿,而沒有爵位,當不了官吏。

大良造的爵位給了白起很多的財富。

但白起死後,白仲繼承公乘的爵位只有8級,待遇就只有20頃地,20宅,400石俸祿了。官職什麼的不說,多的那66頃土地,和66宅的住宅,卻都是要收回去的。

也就是說。

白起積累的潑天功勞,僅傳一代便只剩下四分之一不到,六代以後,便無半點餘蔭。

那些奪走的田、宅,則又可以分給立功的新人。

至於白起煊赫一時,除爵位的田宅之外,積累的財富在後代手中可以不斷增殖?

不好意思。

秦朝的稅收極其嚴格且全面,除了土地租稅、人頭稅外,還有關稅、市租、酒稅等商業稅,鹽鐵等特產稅,私營手工業的工稅。

秦朝商業相當發達,咸陽及許多大城市都有官府設定的集市,有“市張列肆”的繁榮景象。

因為秦朝要求“物無二價”,所以買東西基本上童叟無欺,不用擔心受騙,因而市場對買方非常友好,所以貿易需求大。

商品交換效率高,可因為商業稅的緣故,商販獲利卻也有限。

另外,在商鞅變法中:“貴酒肉之價,重其租,會十倍其樸”,也就是說,市場對於溫飽物資管控很嚴,對於酒肉這些奢侈物資又刻意抬高價格,增加富人的享受成本。

商鞅又“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

秦國讓鹽鐵私營,但稅率極高。

可以看出,在資本增值方面,秦朝的制度已經極大進行限制了,給收入增加層層阻攔,給享受加大支出,在竭力削平富人的財富。

然而,這還只是一半的手段,另一半的手段在於……資產稅。

秦朝喜歡叫這個貲產稅,字不同,意思一樣。

在秦朝,不光是爵位繼承會降級,就連財產的繼承,都是全部都要給官府報備的,後世睡虎地秦簡就有桉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