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士紳為表,僧侶為實(第2/2頁)
章節報錯
扶桑的本能寺,也能左右扶桑朝堂。
安南的鎮國寺,更甚。
在安南前黎王朝末期(1009年),萬行和尚就帶領僧侶集團聯合殿前指揮李公蘊趁著國王去世發動政變,改朝換代。
而李公蘊則是萬行和尚的侄子,由李公蘊建立了李朝,以佛法治國。
陳朝代替李朝後,依舊推崇佛法治國,兩朝共8位國王出家為僧,一直到後黎朝,這才稍微改善一些,黎利當年是江南士紳們扶起來的,自然重用儒家。
距離黎利開創後黎朝都過去百來年了,莫登庸篡國,大明又佔領安南。
世事變遷,那位萬行大師,居然還活著?
阮淦震驚道:“我聽聞大明的叄豐祖師已經是活神仙般的存在,但也不過兩百餘歲,這萬行大師,是如何活到五百歲的?”
洪覺山冷笑一聲,說道:“你不知道的事情多了去了。”
“若不是萬行還活著,你以為黎利在建立後黎朝後,憑什麼獲得那麼多自主權?我們扶上去的傀儡,為什麼不一直控制?”
“張執象還是太嫩了,以為他在安南的敵人只有士紳,卻不知道,安南的主人從來就不是士紳,而是……僧侶。”
“均田免賦?呵。”
“這安南之田,士紳才佔了幾分?寺廟又佔了幾分?”
“你們真以為自己勾結那些邪巫,就可以為所欲為,高僧大德拿你們沒辦法?錯了,他們只是故意不出手而已。”
阮淦想著自己也是“一國太師”、“位極人臣”,但到這個地步,居然不知道安南的真相。
瞬間有些毛骨悚然。
那是一個延續了數百年的龐然大物……
“這……”阮淦有些手腳冰涼,洪覺山知道他在怕什麼,嗤笑一聲,說道:“無需擔憂,該做什麼做什麼。”
“叄豐祖師都要面對叄百年的大限,何況萬行和尚?”
“他要真活得好好的,後黎朝又豈會與李朝、陳朝區別如此之大?”
“不過是萬行在苟活,而他的徒子徒孫乏力罷了。”
聽聞這些,阮淦鬆了口氣,可隨即又擔憂起來,問道:“萬行大師如果只是在苟活的話,這……能解決張執象嗎?”
“張執象可是你們大明的國師啊。”
他被國師的名頭唬住了,因為一般而言,國師應當是修為最高的那批人,甚至很多時候就是最強的那一個。
例如萬行和尚,當年他就是李朝的國師。
還有大明早年的國師,姚廣孝。
都是惹都不能惹的人……
洪覺山輕蔑一笑,說道:“你被‘國師’的名頭嚇到了,我們拿張執象沒有辦法,是因為他門第太高,有天師府在那裡照看著,嘉靖,不,大明開國以來,皇室跟道教的關係就極為親密,以至於大暑之世我們很被動,在國內找不到能對付張執象的人。”
“而如萬行和尚這種,在安南還好,也不敢踏入大明,來找張執象的麻煩。”
“所以顯得張執象無敵罷了。”
“可論修為,張執象還嫩著呢,萬行和尚只要願意出手,斬殺張執象不在話下,問題就是,殺了張執象的代價罷了。”
“可事到如今,他還坐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