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明年那些年輕人就坐不住了,必然烽煙四起,全面起義,到時候與朝廷是水火不容的,說實話,陳卿並不看好起義軍的未來……

因為他明白,天下活不下去的百姓終究還只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都是擁護大明的。

所以。

王姑娘能離開的話,也挺好的,這十年在沁源的生活,便是陳卿也覺得是一場桃花源記的幻夢,能活這麼一遭,人生已經無憾了,就讓他們自己去面對命運好了。

“大當家弄錯了,我過兩日的確要辭行,但絳兒不會走。”

“啊?”

陳卿愣了下,隨即有些著急,說道:“國師,這不是什麼禮法的事情,而是我們沁源很快……”

張執象直接打斷:“很快就要發動革命了,對吧?”

“不要急,我這次來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於沁源的出路,我已經跟絳兒講清楚了,在京師的時候,我跟陛下也早有預料,所以這次來沁源,是帶著方案來的。”

“請先落座吧,我們慢慢談。”

大家泡好茶水,張執象問道:“關於陛下在南巡時的一些旨意,你們是否知曉,回京後連發的三道聖旨,可有得知?”

幾人點頭,他們並非是閉門造車,對於外界的資訊還是很清楚的。

“既然你們都知曉,那應該知道,陛下並非是腐朽的君主,我們一直都在致力於變法革新,也期待有一日能夠還政於民。”

“陛下跟沁源的方向是一致,我們首先要確定這點,我們並非是敵人,而是盟友。”

“你們首先要做的事情,無非就是均田免賦。”

“這也是我和陛下準備要做的,陛下已經免了田賦,下達了降息減租的聖旨,可見誠意,之所以沒有直接均田免賦,倒也並非是忌憚那些地主的反彈,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並沒有足夠的專業人才,去做這件事情。”

“為此,我們首先讓安南的南征軍展開了均田免賦的工作,用以積累經驗。”

“可是南征軍只有樸素認知,他們並不明白我們均田免賦是為了做什麼,對於未來的社會建設和規劃,也難以形成完整認知。”

“或者說。”

“整個大明,只有你們這裡,只有沁源,才有那些認知,那些人才。”

“在沁源,十六歲以上的,無論男女,至少都接受過中學教育,他們從小接受革命知識,知曉一個公平的社會應當是怎樣的,他們對沁源無比熟悉,更會明白外面的世界離沁源差距有多大,也就知道該往什麼方向努力了。”

“我家岳丈不是提了一個遊學的辦法嗎?”

“我認為就挺好的,但,不是直接出去,而是那些想出去,想要改變世界的年輕人們,讓他們先去京師大學,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培訓。”

“然後,陛下會為他們頒發身份證明。”

“他們每一個人都會成為農改指導員,深入到每一個農村去,參加土改工作,進行三農建設。”

聽完張執象的話,陳卿呆了呆,說道:“國師哪怕有問定國策之權,這種辦法也不能隨便提的,陛下不可能同意國師的這個提議。”

“三四萬人散落到各個村莊去指導三農建設。”

“這幾乎是等於將國家讓出來……倘若我們每一個農村都拉出一支隊伍,幾乎一瞬間就能推翻大明。”

“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答應這種事情。”

陳卿十分肯定,但張執象卻說道:“可陛下就是答應了,而且還是他主動提出來的,他誠意邀請青羊山起義軍……‘進京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