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安石不出,如蒼生何(第1/3頁)
章節報錯
工業化是需要技術和資金的。
後世有兩條路走通了,一條是殖民擴張完成原始資本積累;一條是工農剪刀差,以農業剩餘來供給工業發展。
大明與後世不同。
滿清滅亡之後,華夏一窮二白,而大明,按照馬可波羅的話來說,遍地都是黃金。
自鄭和下西洋,開啟全球貿易以來,如今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銀就超過一億兩,其他物資的財富,就更不用說了。
上百年的巨大貿易順差之下,大明近兩百年的承平發展之下。
整個社會積累的財富是極為驚人的,它唯一的問題就是,錢不在該擁有它的人手上。
嘉靖完全可以放棄田賦,他甚至不要求士紳一體納糧,因為,朝廷不收田賦,而地主最高卻要收七成甚至是八成的租子。
老百姓會幫誰,還用說嗎?
士紳一體納糧?不,不用了,士紳不納糧就不納糧吧,田都沒了,自然也就無需納糧了。
至於財政缺口,朝政動亂?
免了田賦之後再發國債,百姓們會不支援?他們只怕朝廷發的債不夠多!
實際上普通百姓根本搶不到國債,
因為國債的錨定物是鹽引,天下商人那麼多,
幾個人可以做鹽業生意的?
這就是國家主權帶來的好處了。
掌握國家主權,
才會有金融自由,
更不用擔心國債多了還不起這種事,只要貨幣不再錨定金銀這些貴金屬,
無具體錨定物後,變成主權貨幣,貨幣的效果就可以看它的本質了。
貨幣的本質是流通。
大明不光要為國內提供流通性,
更要為全世界提供流通性,這個貨幣缺口是天量的。
所以。
大明根本不缺資本,大明缺的是集權。
這些東西,嘉靖在昨天晚上就與張執象討論過了,
所以才會有今天的免賦宣言。而最後一條的還政於民,則像炸彈一樣,在人群中炸開了。
若非嘉靖的說辭不是禪讓於誰,百姓們都要以為皇帝被人控制了。
“陛下,
這如何使得?便是還政於民,
我們這些草民,也不知道該如何治理國家啊,
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佑我大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