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是家族內部的共同勞作,以有限的勞動力來處理宗族的耕地,然後糾集剩餘勞動力以村落宗族的形式進行百業生產,創造更多的財富價值。”

“因而他們內部的糧食,是根據人口來配置的,然後根據不同的貢獻,來分紅得銀錢。”

“江南與北方不同。”

“基於大明的海外貿易,北方只有農產品和礦石等原材料可以賣錢,而南方則是各種手工業、工業商品,一塊紅磚,一口鐵鍋,都是海外極其看重的產品了。”

“他們只要生產,基本就能賣錢。”

“兩者的社會形式已經不同了。”

“因而江南的地方宗族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完成了均田,實現了全族人的共同富裕,有了財富結餘,宗族才能辦學校,讓孩子們都上學,因而江南的文教與北方是兩個水平。”

“這也導致了江南計程車大夫,遠多於其他地區,大明的內閣首輔,有一半以上都出自江南。”

“基於這份權勢。”

“上有朝堂重臣配合,每年交稅的戶數又越來越少,許多地方宗族已經實質性的實現了免賦,田賦徭役,朝廷都沒有以正規渠道徵收了。”

“他們只需要與地方官府商量著來就行,因為宗族夠大,實力夠強,也就有了議價權。”

“所以。”

“在南方,宗族實力夠強的地區,百姓的生活,其實已經很好了。”

“我們要搞的變法,對他們來說其實沒有吸引力,因為他們已經有了那些。”

這些情況,嘉靖是不知曉的,他雖然有廠衛,但廠衛本身是情報機構,而非資訊機構,很少做這種基礎性的資料調查,反而是王家的天問一直以來都在側重這方面。

雖然第一次聽說,但嘉靖很快就掌握了要點。

“這些地方宗族,才是江南的壓艙石,他們既維持了江南的穩定,又是當前制度局勢下的受益者,他們其實是最堅定的支援南京的那批人。”

“沒錯。”

張執象點頭肯定,那些失去土地的佃戶,並不會對老爺們有多少忠心,而這些實際上已經生活在個公平環境中的百姓,是不願意這種美好的平衡被打破的。

“看來江南不會出現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場景了。”

嘉靖有些感慨。

“倒也不是,他們畢竟是分散的,而且我們要做的就是他們擁有的,頂多是換個名頭而已,他們對我們的抵抗主要是因為信任問題。”

“千百年的積累,相比於官府和宗族,百姓們自然信自己的宗族。”

“所以他們才會激烈抵抗,因為他們不信任,害怕這只是謊言,所以會拼命守護他們擁有的這一切。”

“可我們只要在北方做好了,讓南北交流更頻繁一些。”

“他們自然就知道,是沒有必要反對陛下的。”

“嘉靖倭亂,以倭寇的名義,朝廷與南京的戰爭,其實並非真正的戰場,陛下要一統江山,真正的戰場在於北邊的變法。”

“以鄉村為基礎的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