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從小就是最頂尖的名師教導,哪怕再平庸,也不至於差到哪裡去,而陳明這孩子,只能去普通的私塾,一個夫子教幾十位學生,若是學生悟性差些,自律差些,多半是學不到東西的。”

“久而久之,差距就很明顯了。”

“所以,將富貴子弟與平民子弟分開差距的,是教育資源,而不是血脈。”

“我大明有2.8億人。”

“即便有著教育資源的極大不平等,每屆科舉,考上進士的也是普通人家居多,其家庭環境頂多是小有資產,能夠心無旁騖的讀書,大富大貴卻談不上。”

“如楊廷和、夏言、嚴嵩這些,他們父輩都很平常,有的是舉人,有的甚至連秀才都沒考上。”

“而他們卻能高中進士,執政一時。”

“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教育資源只能保證一個人的下限,而一個人能走多高走多遠,卻取決於他的稟賦性情,這是天生的。”

“而更多的天才,卻誕生於平民百姓之家,所以國朝才會有科舉這樣的選拔人才的機制。”

“所以九品中正制才會崩潰瓦解。”

“出自於平民的天才更多,是因為平民的人數更多嗎?的確是這個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類這個族群,其子嗣後代的繁衍,是趨於中間值的。”

“不論父輩多麼優秀,子嗣就是有平庸的可能,不論父輩多麼平庸,子嗣就是有優秀的可能,這就是天道,是天地間僅次於生死的平等。”

“因而,才會有君子之澤,三世而衰,五世而斬。”

“因而,我們的社會才會有變化,才會流動,才會前進。”

“若非如此。”

“掌握更多財富權力的人,子嗣還一直更加聰明,那麼,平民,還有存在的必要嗎?他們透過數百上千年的篩選進化,將會與普通人變成兩個不同的種族。”

“那個時候,他們為了減少普通人對資源的消耗,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打個比方。”

“陳明,假如你家裡的雞太多了,把家裡的口糧都要吃光了,你會怎麼做?”

陳明想也不想的答道:“殺雞。”

“對,殺雞。”

張執象平靜無比的三個字,卻讓陳五他們這些大人不寒而慄,嘉靖更是站了起來,只覺得胸中有口氣喘不過來。

這是,陳明說道:“先生,他們不想跟我們一個種族,但他們擺脫不了,對嗎?”

張執象笑道:“對,他們擺脫不了,這是天道。”

“不修行,不天人合一,如何改變天的意志?若是天人合一,便知這個意志無需改變,這是他們無法跨越的死結。”

“而天道也就註定了,人類的未來,必將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的未來。”

“而非,損不足而奉有餘。”

“陳明,你記住,天地間有大公平,第一為生死,第二為輪迴,你之所生,是父母給你骨肉,而天地予你以靈。”

張執象說著,一隻手指緩緩抵在了陳明的眉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是非因果,不是不報,時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