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造的不光是這些官吏士紳,就連起義軍也是一樣的,雖然他們最早是為了反抗暴政,嘉靖年間的土地兼併已經極為嚴重了,苛捐雜稅從來都是農民負擔,士紳老爺們是不交稅的。

但農民起義普遍會面臨一個問題。

那就是起勢之後會忘記初衷,變成了逐鹿天下的一方勢力,從嘉靖三年建立馬武寨後,青羊山起義軍的匪徒作風其實已經很明顯了。

這不是陳卿他們幾個人能夠改變的。

他們也不知道如何變。

嘉靖六年,王絳闕到起義軍的時候,也只是一個小女娃娃,雖然表現的極為不凡,但也不是誰都信她,陳卿聽從王絳闕的建議遷往沁源的時候,隊伍其實已經分裂過一次了。

巔峰時期,起義軍有十多萬人,精壯也有四五萬。

但願意跟陳卿西遷的只有萬餘人,大多數人都選擇留在了馬武寨,還有著東出太行,推翻大明,建立新王朝當皇帝的野心。

而西遷的這批人,並不是說就沒有這個心思了。

這批人一部分是因為忠於陳卿,另一部分則是覺得官府始終勢大,不願意再拼了,寧願找個小地方過安生日子,享享福。

不論如何,思想都不對。

全員進行勞動改造,大修水庫、挖溝渠什麼的,起義軍倒也不介意,畢竟大家原來都是農民,這些活都是老本行。

哪怕當了幾年兵,也沒有忘本。

可思想學習,上夜校的時候,他們就抓麻了,大部分人連字都不認識,咋學?

我們不是農民就是兵,學這些做什麼,考科舉不成?

還有。

部隊為什麼要改編,這個青陽黨又是什麼?聽人說字都錯了,我們不是青羊山起義軍嗎?山羊的羊啊,咋變成太陽了呢?青陽,聽說好像是春天的意思。

算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黨支部建立到連隊上是什麼?

天天聽課又是什麼?

青羊山起義軍很頭疼,做起事來積極性也不高,但誰叫大當家對王姑娘言聽計從呢?而且王姑娘又那麼厲害。

總之,九年時間。

沁源這個地方,青羊山起義軍和沁源縣十萬民眾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因為他們沒有向外擴張,山西都統使司也沒有發兵攻打,就如此相安無事的過了九年。

在這個山溝溝裡,興辦教育,完成掃盲,開設工廠,研究工業……

也就是外界不知道了,真來看一眼的話,就會嚇一跳。

嘉靖不是對王絳闕沒有關注,也派錦衣衛來過,但沁源跟別的地方不一樣,任何探子進來,都無所遁形,幾次錦衣衛的人被禮送出境後,嘉靖也不再打探這邊的訊息。

只是覺得青羊山起義軍很不同,知道王絳闕在這邊罷了。

外界其他勢力,真正知曉沁源面貌的,只有……墨教。

因而。

墨教才會偏袒王家,給予了王家許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