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天地玄宗,萬炁本根(第1/2頁)
章節報錯
道教祈雨通常要舉行重大的科儀。
宋以後,雷法盛行,祈雨主要是透過召役雷部神將執行。而所謂的神將,其實就是自己的元神,故而在祈雨中特重氣法。
其次符咒步訣特也很重要,符又是核心地位。
因為符是可以通報上天的,一般道士多借用符法,例如用鐵板或新瓦一片畫兩張符,投放到河源深潭龍井等有靈異的地方;或是用活鯉魚一尾,放兩張符到魚鰓當中等等……
做這麼多輔助工作,都是為了跟天地溝通,從而興雲佈雨。
天人是有感應的,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天地,小天地撥動外面的大天地,便是祈雨的本質,所以史書上記載的許多高士,都是在皇帝的要求下,開壇祈雨的。
至於預測天氣作假?
朝廷有欽天監,哪有那麼好糊弄。
總之,我們搞明白了祈雨的本質,知曉雷法的本質是統御,而張執象在入靜功夫上又有胎息的修為,以天地為母……
所以。
上泉信綱根本就不知道張執象體內氣息在如何行雲布雨,只看到他手持天師劍,偶爾在奇怪的地方點劍一指。
起初他還以為張執象是驚弓之鳥,但漸漸發現不對了。
武者的直覺,讓他內心開始泛起濃濃的不安,於是,他閉上了眼睛,開始以心眼觀測天地的奇蹟,閉眼的那一刻,他發現自己陡然落入了一張巨大的捕網!
天氣,在發生改變!
起風了,陽光忽然被烏雲遮住,明明還是午後高陽的時候,天空變得低沉而壓抑,驟然間一聲雷鳴在天空炸響,閃電嘩啦啦的扯落,雷聲接連滾動,大雨傾盆而下。
舟山乃海中島嶼,水氣充足,祈雨相當方便。
觀眾們則遭了殃,猝不及防的淋了場雨,有人開始躲雨,有人根本不在乎反而愈發興奮,因為有懂行的在喊,是張執象招來的雷雨。
大多觀眾都是買了外圍的,因而他們只是將衣服解下一件,撐在頭頂,留在原地觀戰。
更讓他們覺得神妙的是,雷聲響起之後,張執象就撤掉了金光,他站立在那,雨水竟然主動的避開他,而上泉信綱短短片刻衣服已經溼透,刀鞘上水珠滾落……
“無刀取,破解了。”
張執象平淡無比的宣告了一聲,便持著劍緩步朝上泉信綱走去,明明兩人近戰的實力並沒有發生改變,但氣勢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泉信綱似乎被這一場雨淋了個透心涼。
他不再是那副拔刀斬的預備動作,而是緩緩站直了身子,抬頭望向天空,看著那電閃雷鳴和天空落下的雨水,任由冰冷的雨珠拍打在臉上。
他窮盡半生,集扶桑劍道之大成開創的絕學,居然就這麼被破解了。
僅僅,只是一場雷雨。
這比張執象正面破解這一招還要令他難受,這是一種你辛辛苦苦鑽研的成果,卻不過是人家修行體系中隨便找來一個法門,就天然剋制,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憋屈感。
“武道,真的比不過仙道嗎?”
他呢喃的自問,張執象在雨中行進,說道:“少林的達摩祖師也好,武當的三豐祖師也好,無一不是以武道顯世。”
“青龍榜上的大宗師,可不會動搖對武道的信念。”
“你如此心性,看來成就也不過如此了。”
上泉信綱微微偏頭,看著張執象在雨中漫步,任由身前的刀口緩緩流血,但氣勢挺拔如山嶽的樣子,忽然笑了笑。
說道:“張桑並不瞭解扶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