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蒸汽初行,狐仙逸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是去找許青麝,其實往東走的話,中間是準備先路過歙縣,然後去舟山,看看那個傳說當中江南豪商的大本營,接著再去扶桑的。
江西多山。
往東只有兩條路,一條東南,走黃山和武夷山的交界處,中間有個口子可以出入,再要麼往東北,走黃山北側,沿長江而下。
張執象選的是東南線。
貴溪往東差不多直走,就能到東南線的山口。在這期間,他們將先經過鉛山縣,對,沒錯,就是那個有著十多萬造紙工人的鉛山縣。
嘉靖六年進京的時候,路上走馬觀花,沒有真正見識江南富庶。
此次策馬東行,抵達鉛山縣石塘鎮的時候,看見那一畝畝明媚的梯田,便覺得歡喜,還未到春耕的時節,梯田裡也蓄滿了水,清澈的映照著,些許雜草增添了青綠。
若是在北方,這個時節只能看到滿目灰黃,是見不到綠的。
得要驚蟄一聲雷起,才忙不迭的翻土耕種,趕上那最好的一波雨水,但在南方水土豐腴之鄉,便是剛過春節,亦是水波粼粼,滿山青黃。
走在山路間,可以看到石塘鎮的家家戶戶都在曬制樹皮。
清澈的溪流間,曬制好的樹皮正在浸泡,一大早便能聽聞到打漿的木槌聲,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製作工藝,有不同品色的紙張產出。
在抵達鎮子的時候,張執象於生機勃勃的自然當中看到了一絲突兀。
他看著那些高高的烏棚,聽著機器的轟鳴聲,有一種時光的錯亂,路上,張執象向一名老漢詢問道:“大爺,那是什麼聲音?”
“哦,那個啊。”
大爺停下了小推車,說道:“那是蒸汽機,近幾年興起的,聽說一錘子下去,能有好幾萬斤力氣呢,現在打漿比原來厲害多了,一臺機器,能頂數百號人。”
“不光是工廠裡,路上也有呢。”
“你看,那邊,那邊。”
順著老漢的指向看去,張執象見到城鎮裡駛出一輛……汽車?
車子還很簡陋,能夠看到尾部的發動機正在冒煙,這輛十米左右長度的汽車上,站著許多少年少女,看他們興奮而激動的樣子,估計是乘著稀奇玩意來春遊的。
“嘿,神奇吧。”
“不用馬拉,那個大車就能動起來。”
老漢有些驕傲的說道,有一種大城市裡的人,向鄉下人介紹東西的自豪,說罷,他這才問起張執象他們從何而來。
聽聞是貴溪那邊,雖然是臨縣,但兩者還是差別很大的。
鉛山走的是產業路線,所以對這類新技術接受最快,有了新東西,民間自然也聊的多些,老漢便將曾經聽過的軼聞說出來。
“你們也不用著急,俺聽說,有豪商準備修一條,對,是叫鐵路。”
“你看,那汽車的輪子在地面跑,也不平不是?”
“就像秦始皇修秦直道一樣,也修一條專門的鐵路,跟汽車的輪子配套,到時候汽車就可以跑得飛快了。”
“我聽說鐵路要一直修到鄱陽湖去呢。”
張執象沒有想到老漢能知道這些,老漢見他們吃驚,便笑道:“哈哈,年輕人有空也去聽聽評書嘛,茶館裡的說書先生,可不光會講話本,時事也講一些的。”
“俺還要給酒樓裡送貨,就不跟三位閒聊了。”
“走咯。”
老漢說完,便繼續推起小推車,運送著瓜果蔬菜,張執象跟王翠翹還兩面相覷,那汽車卻是開到兩人旁邊緩緩停了下來。
車上領頭的一位公子上前半步,握著扇子行禮。
笑道:“三位可是外出遊玩?不妨乘上這汽車,一同去踏青?想必風味與以往決計不同,興致高漲,說不定還能留幾首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