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賑災的唯一目的就是防止造反。

除此之外,別無他由。

明白的人已經開罵了,不明白的人則覺得高睢陽說的好像有道理,張執象這做法,是不是太“急”了?案子都沒查清嘛,官府就算要賑災,也要時間嘛……

“朝廷真的沒錢嗎?”局面終於推進到張執象的預期了,他開始有條不紊的繼續推進。

“戶部一年的收入才八百萬兩,夏稅還沒收,戶部如今只剩下一百五十萬兩,你請願之前會不知道朝廷沒錢?”

老百姓還是第一次知道戶部一年有八百萬兩銀子,他們只知道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卻根本沒有計算過他們交的賦稅乘以人口之後,絕對不是這個量級的數字。

明眼人對此,只是冷笑一聲,都懶得多說什麼。

事實就是,唯一可能用於國事的錢就是戶部那點銀子,不然還讓官員們一起捐輸不成?大明朝亡了都不可能!

老百姓終究是現場的大多數。

他們已經開始慌了,因為朝廷沒銀子,那就代表不可能兌付他們手中的紙鈔了,他們被騙的錢真的要不回來了……

有人已經開始崩潰大哭了,多少人被騙的都是一輩子的積蓄啊。

漸漸地。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張執象可能真的是為了賺取名聲,才帶他們來請願的,畢竟,工會發糧食+宣傳+粥鋪什麼的,太專業了……

“聰明”的人已經開始醒悟,是說呢,天下沒有掉餡餅的好事。

工會的一斗米,怎麼可能白給呢?

伴隨著信念的動搖,氣勢的下墜,張執象身上的金光也熄滅了,高睢陽眼中一道精光閃過,本想第一時間射殺張執象。

但此時輿論是他們優勢……

徑直殺人,會落下口舌,那邊劉渡舟好像已經恢復了意識,在暗中蓄力,不如多閒扯一會,將他駁倒為朝廷爭取大義,日後天師府也不好發難。

而且!

金光的消散,高睢陽多少掌握到了一點規律,正是因為民眾對張執象的支援消失了,他身上的金光才隨之消失……

他自覺已經抓住破綻,當即冷笑一聲,亮聲問道:“張執象,你還有何話可說!”

“早早認罪伏法,諒你是稚童小兒,或可饒你一命。”

“還不跪下!”

高睢陽的表現讓王倬都心下稱讚,本來強殺就很難收尾,現在掌握主動,事後要方便許多,這高睢陽是個人才,日後可以提拔一二……

場面似乎已經被高睢陽控制。

輿論和民心很多時候就是如此善變,張執象早有預料,倒是淡然,他重新坐下,沒有做任何辯解,只說道:“1300萬兩,我有辦法,只要朝廷答應兌付紙鈔便可。”

“朝廷若無賑災救民之心,大可殺我。”

“我就在這裡,等你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