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

大劉在《三體1》的前言裡表示《球狀閃電》與《三體》並非同一個世界觀,但《三體》是《球狀閃電》故事的延續,兩個故事之間有著諸多方面的關聯,例如流水的主角鐵打的丁儀,以及丁儀與汪淼談話中的林雲,面壁者弗雷德裡克·泰勒試圖以球狀閃電宏原子聚變人類的艦隊,以量子幽靈艦隊對戰三體艦隊。

所以,將兩本書的世界當成一個進行對待,個人水平問題,對科學認知有限,還有一些東西是不能放在網文中的,千萬不要根據原著考究……

路上的顛簸讓陳博士都快吐了出來,他此前並沒有出現過暈車的症狀,但是現在他感覺自己的五臟六腑都顛倒了位置,有種想要吐點什麼的衝動,比如剛才吃下的暈車藥。

陳博士感覺自己就像大廚炒勺裡的菜,被不斷翻炒著,自己乘坐的汽車就是那把炒勺,現在唯一能夠帶給他安全感的就是身上的安全帶,它每次都能在自己在慣性的作用下拋向車頂的時候將自己拽下來,按到座椅上。

即便非常難受,但陳博士依然牢牢地抱著一個手提箱,猶如抱著自己的孩子一般,小心翼翼,唯恐其受到一點傷害。

而這在某種程度上的確能夠稱得上是他的孩子,是他前半生苦苦求學得到的成果,是一個能夠表現球狀閃電所有已知特性的數學模型,也是此行唯一攜帶的行李。

在他還是少年的時候,一顆球狀閃電襲擊了他的父母,讓他變成了孤兒,自此以後,他便瘋狂的追求著這個殺死他父母的兇手,迫切地想要解開這種自然現象的謎團。

因為經費問題,他與偶然結識的林雲取得了聯絡,並從她那裡獲得了支援,進行了艱苦的研究工作,但是卻在硬體設施上卡住了,現有的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根本無法完成研究,就算是採用分散式並行叢集計算系統,至少需要兩千臺計算機執行十天。

或者是專供研究使用的大型計算機。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林雲卻找到了門路,或者是對方在他們嘗試性地進行接觸某個關聯單位之後,主動向他們發出了邀請。

其中的原因並不為陳博士知曉,因為那是屬於保密的部分,甚至林雲都感到好奇,為什麼陳博士獲得了參觀的資格。

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自獲得邀請的那天開始,林雲卻陷入了一種莫名的低落情緒當中,其中的原因陳博士也並不知道。

想到這裡,陳博士看向了旁邊的林雲,車輛的顛簸也讓林雲感到不舒服,面色慘白,但依然美麗——如果說人生是一場牌局,美貌這張牌搭上任何一張牌都是王炸,但是,單獨拿出來卻是最小的一張牌。

幸運的是,林雲手中有很多張牌,美貌並不是她所需要的。

陳博士和林雲乘坐的車輛並不是專程來接他們的,而是運輸物資的車隊,順帶捎上他們而已,後面還有一輛輛迷彩運輸車,上面裝著各種物資,同樣因為保密的原因,陳博士不知道那些貨物是什麼。

即便有那個神秘機構開具的介紹信和全套的身份證明,在到達目的地之後,陳博士和林雲也依然被嚴加看管起來,被帶進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裡,這個房間裡有沙發,有桌子,有飲水機,有獨立衛生間,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在獲得批准之前,他們不允許離開這個房間,連對外進行窺探都是被禁止的事情。

但是,林雲和陳博士都沒有那個心思,路途上的顛簸已經把他們摧殘得幾乎沒有人形了,坐在這個房間裡的沙發上,動都不想動彈,靠著極大的意志力,才能夠把嘔吐的感覺壓下去,許久,或許是暈車藥發揮了作用,兩個人的情況才稍微好轉了一點。

暈眩嘔吐的感覺減輕,慘白的臉上終於浮現了一點血色,萎靡的精神振作了些許。

“他們都是精兵。”林雲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讓陳博士以為她是沒有從暈車的症狀中走出,說的胡話而已。

“什麼?”陳博士下意識地問到。

“我們路上看到的站崗執勤計程車兵。”林雲比劃著說到:“他們的精神面貌,還有身上的裝備,都是我之前都沒見到過的。”

陳博士回憶了一下,發現那些士兵身上的迷彩服、手中的武器,還有每個人的狀態,都是他之前接觸的人身上不曾有的。

因為飲食結構以及經費的原因,肉食佔據的比例很低,陳博士之前接觸計程車兵都是精瘦的那種,但是,這個基地中計程車兵都是那種高大強壯的體格,身上的裝備都充滿著一股“未來感”,忽略面孔的話,給陳博士感覺像是好萊塢大片中走出的那些美帝軍隊計程車兵一樣。

美帝的伙食高啊,就算是倒掉的泔水,扔掉的垃圾,例如咬了一口的午餐肉、過期了的芝士,被僕從軍撿回去,都能加上一些辣椒醬大白菜之類本土食材被做成“部隊鍋”的菜,並作為一種招牌菜進行宣傳。

但那是美帝靠著兩次世界大戰全球吸血,以及大平原大機械化生產,發達的養殖業才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吃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才能讓人變得強壯,東亞傳統生產、飲食結構,成本等問題,都導致肉類在餐桌上的缺失。

某部《鄭和下西洋》的電視劇裡,宣傳西洋人高大強壯,文明且先進,兵器更是大了一號,明白了天外有天的道理——那完全都是被洋人欺負慘了,導演和編劇以為十五世紀初的西方能秒天秒地,自覺矮人一頭,那武器庫中大道浮誇的道具彷彿說當時的西方人普遍身高在兩米開外,個頂個的大鯊魚奧尼爾。

在那個絕大部分人連吃飽都無法做到的時候,那完全就是扯淡。

類比到現在也是一樣,年輕一代的身高普遍要比十年前要高,那是經濟發展,生產力提高帶來的——一米五九的我看到小十一歲卻有一米七三的堂弟有感。

在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調查到的物價是大米三塊一斤,麵粉一塊二一斤,豬肉十二塊一斤,牛肉五十九一斤,你是管後勤的,會選哪一種,便宜量大才是主要的。

做一個家的主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越多,越難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