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白素貞(第1/2頁)
章節報錯
西湖邊,斷橋上。
白素貞眺望著那在湖邊洗手的俊朗書生,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雖然在觀世音菩薩的玄光鏡當中,她曾見過許仙的形貌,但在見到真人之後,白素貞才覺到許仙的優秀,這讓她心中那一點本著了斷恩情的想法有所變質。
就像相親一樣,無論照片當中的樣貌如何,無論媒人口中的描述如何,到最後,還是要與本人面對面地見上一次,從對方的行為、談吐中與對方有個認知。
並且,相親相的不是男女二人,還是相的兩個家庭,除了男女雙方見面之外,還要打聽雙方父母、家庭的風評,這時候如果出一個奇葩鄰居,隨口造謠敗壞名聲,那麼這件事就不用談了,相親結束於互相看照片的階段。
白素貞來到錢塘縣已經有了一定的時間,她並沒有直接出現在許仙面前,而是在這城中四下打聽,打聽著關於許仙的過去,雖然絕大多數的人都對許仙的過去不甚清楚,但是你一言我一語,把他們所認知的許仙描述了出來。
在這一過程中,許仙的形象在白素貞的心中變得逐漸立體起來,父母早亡由姐姐扶持長大,踏上醫途僅僅三年不到的時間,便成為了一代名醫,樂善好施,待人和善。
這些對白素貞來說都是加分項,讓白素貞堅定了與許仙結為夫妻,用一段姻緣償還了許仙的恩情的打算。
最關鍵的是,許仙長得看得過去,雖然沒有潘安之貌,不是衛玠那種被人活生生看殺的美男子,但是也有中上之姿,再加上為人以及行住坐臥的姿態,完全屬於良配。
只是,如何與許仙相識,這是白素貞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總不能直接跑到許仙面前,說“許仙你好,我叫做白素貞,是來嫁給你的!”這種話,那樣會把許仙嚇跑的。
雖然在人世間生活的時間很短,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白素貞也是懂的,結婚之後再談戀愛是這個時代的主流,雖然白素貞和許仙的家庭情況讓他們無法這樣做,但相遇、相識、相知、相戀的過程是必須要走的。
想到這裡,白素貞摸了摸頭上髮簪,又看了看許仙放在腳邊那把油紙傘,心中有了主意——先故意在許仙面前遺失髮簪,這便是相遇,再施法降下一陣大雨,與許仙共打一把傘到避雨的地方,藉此機會攀談相知,最後便與他成親。
如果可以的話,白素貞願意與許仙共渡幾十年的光陰,伴許仙老去,要比那成仙得道,長生不老要好——雖然此時白素貞連與許仙一句話都未曾說過,但是雙眼中帶著光。
白素貞不知道的是,在觀音菩薩的斡旋之下,她的紅鸞星動,月老牽線,千方百計地以那道因緣為線,加深兩人的糾葛,不然一個一心得道成仙,修成正果的妖怪,如何會對一個只見過一面的凡人此等動情動意。
情緣此時已經化為了情劫,而感情這種東西,至少是牽涉到兩個人的。
將髮簪取下,握在手中藏於袖中,白素貞邁步就要向許仙的方向走去,創造偶遇的機會,但是她的腳步忽然停下,捏了一個指印,開了天目,看向了許仙那個方向上的湖水。
透過湖水,白素貞看到一條巨大的鯉魚在水中游動,藉助水流的掩護,悄無聲息地靠近許仙——那條鯉魚是一條魚妖,靠近許仙的目的必然不單純。
白素貞掐訣唸咒,準備出手救上許仙一救,然後只見鯉魚精躍出水面,張口噴出混合著泥沙的水箭,射向了許仙,順帶尾巴一摔,掀起波浪,原本平靜的湖面瞬間蕩起三米多高的水浪,掀起湖底淤泥沙石,呼嘯著撲向了在湖邊洗手的許仙。
原本白素貞以為鯉魚精不過是想要吃掉許仙,誰想到上來便是殺招,一手中藏著一手,估算不足的白素貞使出法術來也於事無補,救不了那許仙。
但接下來許仙的反應卻出乎白素貞的預料,原本洗手的許仙抓起放在腳邊的油紙傘,退出數丈遠,隨手一揮,被鯉魚精噴出的一道道水箭散開,握著油紙傘一揮,一道劍氣發出,波濤竟被攔腰斬斷,失去了後勁的浪頭潑灑在了地上。
鯉魚精落入水中,下半身在水面之下,頭部探出水面,化為了帶有魚類特徵的人頭,開口喝問到:“許仙,我與你井水不犯河水,為何要毒害於我!”
許仙看似在湖中洗手,卻是在暗中下毒,毒是一種名為毒魚藤的植物提取而成的,對於人畜毒性較小,但是,對於魚蝦蟲豸卻是劇毒,而許仙用法力萃取而出的毒素藥力更強,剛剛釋放進湖水當中不久,位於湖底巢穴當中鯉魚精便感覺到了異樣,在水底巡視,逆著毒素擴散的痕跡找到了許仙,立即暴起發難。
“你這妖孽,佔據這西湖之地,潛心修行尚且罷了,你竟然掀翻漁船,以那落水之人為食。”許仙指著鯉魚精,神色嚴肅,義正言辭地說到。
這鯉魚精也是名單上有數的主,只是它和其他妖怪不同,沒有走化為人身的路子,依然保持著大魚的身形,潛入西湖當中修行,在水中潛伏著,偶爾掀翻漁船,把那些人拖下水,然後吃掉,落水之人不見蹤跡,打撈不到屍首,這也是有的事情。
許仙一開始也以為是正常的現象,但是那些妖怪給出的名單圖冊上,明確地標出了這件事情的原委,許仙這才知道西湖當中藏著這麼一頭妖怪。
只是,許仙並不懂那避水之術,只能另闢蹊徑,親自上山採藥,挖來了大捆的毒魚藤,從藤中萃取藥物,再放入水中,逼那鯉魚精出現。
在採藥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趣事,一個老和尚忽然找上了許仙,說許仙身上有一道因果,會為他招來劫難,同時,還與老和尚他有緣,需要與他一道回寺,剃度出家,每日晨鐘暮鼓,青燈古佛為伴,方能化解劫難。
如果許仙真的是個凡夫俗子,倒真的會被那老和尚給嚇唬到,但許仙如今已經今非昔比,使了個收斂氣息的法子,那個老和尚根本看不出來他其實是有修行在身,最關鍵的是,嶽斯之前給他說過,佛門那些不要臉的行為,什麼“此物與我有緣”之類的,讓許仙早已對此類的話術有了提防。
拿話術激了那老和尚一通,許仙揹著揹簍,扛著鋤頭走了,但是不知道,那個老和尚說的的確是真的,因為對方法名為法海。
許仙是當年從捕蛇老人手中救下白蛇的小牧童的轉世,而法海則是當年的捕蛇老人,雖然幾經輪迴,但是三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卻是存留著的,因果糾纏之下,便是一出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