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點點頭。

“但是虛雲還是登上山頂,在華首門虔誠地禮拜,忽然從石門中傳來三聲鐘響,在空谷中久久迴盪。虛雲向迦葉尊者發下誓願,日後機緣成熟,定當重振雞足山。”

兩人慢慢一邊走一邊說。

“虛雲又繼續遊歷。十三年後,虛雲再次拜峨眉,禮雞足,此時已經62歲。雞足山還是子孫廟。

當時虛雲來兩次,就是這麼一個情況,住的地方都沒有,在樹下打坐。雖然想振興迦葉道場,但始終機緣未到。

虛雲又到春城閉關過年,出關後在春城各大寺廟講經說法,春城著名的筇竹寺、華亭寺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聲名日廣,大理提督迎請他到崇聖寺講經,皈依數千,提督請他主持崇聖寺。

虛雲婉拒,表示想到雞足山重振迦葉道場。眾人稱善,在提督護送下,到了雞足山,又在當地知縣陪同下,找到一座破敗寺廟安身。

這就是缽盂庵。提督和知縣護送,那子孫廟也不能說雞足山是他們的,不許他留下來了。第三次,總算機緣到了。

虛雲每天砍竹子搬石頭修建寺院,凡有四眾弟子來山,皆以十方叢林的規矩接待。

又講經說法,感化子孫廟的假和尚,子孫廟的和尚才知道:哦!原來當和尚還要穿僧衣還要守戒律!

慢慢的雞足山寺院有了規矩,虛雲也備受敬仰。規矩有了,但講規矩總得有個地方。寺廟還是那麼荒蕪破敗,光靠僧人也建不起來,靠信眾,雲州實在太窮了。

於是,虛雲下南洋,講經募資。此時雲州僧眾來電,說政府要徵提寺產,請他趕快回山。其他地方僧侶也催他回國協商。

虛雲一生徒步,此時坐渡輪緊急抵達上海,會同一眾僧侶上京請願。在京城受到肅親王接待,一堆過去結識的王公大臣都來幫忙,研究怎麼給皇帝寫奏章。

在這些權貴護法的幫助下,光緒皇帝下旨,地方不得勒捐寺產,此段風波告一段落。

虛雲又趁機請賜《龍藏》,也就是皇家出版的佛教典籍,說到處都有了,雲州還沒有呢。

光緒皇帝准許,又賜紫衣、玉印,賜封缽盂庵為護國祝聖禪寺,封號虛云為佛慈弘法大師。

有了這個大外掛,誰還敢動祝聖寺?當時虛雲名滿天下。他就安安心心拉著皇帝賜的經書,又下南洋,繼續到馬來西亞、緬甸、泰國一帶講經說法。

泰國,本身是一個佛教鼎盛的國家,但它是南傳佛教。也有很多高僧法師,所以開始虛雲並沒有受到重視。

直到有一天在龍泉寺講經時,虛雲以趺坐入定,一定九天,轟動曼谷。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來捐錢捐物。國王請到宮中講經。

兩年後,虛雲老和尚帶著三百匹馬拉著募化來的物資,經茶馬古道回到雞足山,重建祝聖寺。包括其他寺廟。

所以可以說,雞足山寺廟是泰國信眾籌資的啊!雞足山在南亞佛教界也擁有盛名,除了迦葉,就是因為虛雲。

虛雲總算完成第一次在華首門發下的心願,把迦葉道場——雞足山,振興了起來。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僧,佛教是依靠政治的。民國元年,社會動盪不安,民眾疾苦。

僧人不能再靠政府和民眾供養,虛雲在雞足山開辦佛教學堂,振僧綱,勤農禪。看吧,非常時期,幹農活也可以參禪的。

總之就是自力更生。但是大多數僧人長期寺院修行,受施主供養,真的幹不來農活。大家開始看不慣他們了。全國各地又開始逐僧毀寺。

這在我國曆史上不是一次發生,太平時可以供你,混亂時你還坐那兒唸經不行。宗教還得靠政治。

時任雲州軍政總長的李根源將軍,親率部隊前往全省各地沒收寺產,逐僧毀寺。

李將軍久聞虛雲之名,加上清朝光緒皇帝敕封過,認為虛雲是清朝遺黨,指名要拘捕他。

雞足山僧尼寢食不安,人心惶惶,勸虛雲老和尚一起逃走,虛雲說:“你們要跑就跑,如果是業報該死,跑又有什麼用呢?不如以身殉教!”大家聽後也都留在寺裡不跑。

八月,李根源將軍果然率領部隊到雞足山來了,駐軍悉檀寺,開始瘋狂拆寺毀佛。

情況危急,虛雲隻身到悉檀寺,請見李將軍。李將軍拍案怒吼:佛教有何用?有何益?

虛雲答:聖人設教,濟世利民,為善去惡。自古政教並行,政以齊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為萬物之本,本得其正,萬物得以寧,而天下太平!

宗教歷來為政治所用,虛雲先讀儒書,後參佛經,很明白這個道理。

李將軍當時臉色、口氣就好了些,又問:要這些泥塑木雕作什麼?空費錢財!

虛雲說:令人起敬畏之心!人心若無敬畏,將無惡不作,無惡不作,禍亂以成。我國宗族祠堂,中外各國雕像,皆令心有所歸,信有所依,功效不可思議。

李將軍面露笑容,吩咐左右端來茶水點心。又和藹地問道:怎麼和尚不做好事,反做許多壞事,成為國家廢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