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Z這種情景比較常見,而這些虔誠的信徒,也往往是喇嘛和藏民。三步一叩首,他從北邊過來,起碼用了兩三個月才到了這裡。佛已近在眼前了。”

大家為他隨喜。

幾個香客和遊客跟著何歡和龍騰,逢寺就進,遇佛就拜,隨喜功德。

“隨喜既是為自己積累功德,也是為別人的功德歡喜。”何歡跟龍騰解釋。

“現在很多寺院都出現了二維碼隨喜方式,很多人說:這樣佛祖收得到嗎?”

跟隨他的香客遊客都笑起來。

何歡也笑道:“不要擔心,佛祖已經上線了。但是以前金銀銅錢收不到,後來的紙幣硬幣也收不到,現在支付寶微信也收不到。

佛祖從來都不收受錢財。他身為王子,一國之富都不要,要這些做什麼?”

“那這些功德錢去哪兒了?”一個遊客問。

“這些功德錢主要用於寺院和僧人。佛法僧三寶嘛,真正的僧人刻苦修行,只要保障基本需求就好了。

功德錢有因果,真正的寺院和佛教徒絕不會亂用功德錢。所謂‘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還不了,披毛戴角還。’

所以如果你信,你供了真正的僧人那也沒問題,那是做功德。有問題的並不是收款方式,而是收款方。

現在我國很多寺院都商業化了,特別是一些名山大寺,背後都是公司管理,很多金身大佛都是公司建的,那些功德箱就是公司設定的,有些公司還上市了。

因為普通人不瞭解佛,什麼神佛都拜,看見金光閃閃的大佛也覺得更靈驗,這些大佛前的香火是最旺的,功德箱是最滿的,但那些昂貴的香花紙燭和功德箱是公司的。

很多僧人呢也不是為了修行佛法,而是有利可圖,把當和尚變成一份工作,領工資。所以隨喜,如果你只圖個開心那不用管誰用了,如果為了做功德,還是要學會分辨。”

大家點點頭。

“那雞足山呢?”一個遊客問。

“相對來說,雞足山還是佛門淨地。前兩年春節,山上的寺院和旅遊公司發生了一次衝突,為抗議旅遊公司挾佛斂財,全山寺院閉門謝客,靜修七天。

雞足山是迦葉尊者的道場,僧侶還是以靜坐、苦修的頭陀為主,這顯然跟旅遊公司的商業利益是衝突的。

現在,很多宗教名山都成了景區,已經成為牟利工具。像文峰寺是不收門票的,因為人少嘛。但這裡香火鼎盛,就有利可圖。

天下名山僧佔多,以前,只有徐霞客這樣的旅行家、文人墨客才到處旅遊。現在全民旅遊,也不能要求每個人都信佛。

難道人家不信佛就不能上山看看風景嗎?雖然確實很多人是衝著佛教名山來的,但也有很多人就是來爬山看風景甚至看熱鬧的。

你拜佛願意徒步,有的拜佛不願意走路,那就要修公路、建索道、觀光車、騎馬、抬轎。可能有人鄙視,拜佛還怕累?

但是很多人拜佛並不信教啊,而且有的不是來拜佛,或者只是順便來拜佛的。總之之前是信徒來得多,現在遊客更多。不求內涵,聽說哪裡美哪裡靈就去哪裡嘛。”

龍騰看著他,“我怎麼覺得你在內涵?”

何歡笑了,拉拉她的手,又連忙放開,“沒說你。即便是這樣也沒什麼錯。因為以前普通人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都忙不過來,所以名山大川給僧人道士修行了。

現在有機會出門了,人家要來看看玩玩,你還能攔著?有人來就有人來做生意,你能攔著?都是國土嘛。

但是人來了,財也來了,那麼於修行就是不利的。所以一些地方的僧侶和寺院已經完全公司化了,根本算不得佛門淨地。

雞足山各個寺院和僧侶還是想要維護這一方淨地。於他們來說,可能只希望佛教徒和有緣人來,可以安安靜靜地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