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貧僧不窮(第1/3頁)
章節報錯
“翻閱佛教典籍,佛菩薩常常出身富貴。貧僧貧僧,並不是窮和尚。是一種結合中原文化的自謙。
眾所周知,佛陀是王子,迦葉尊者也是名門望族,玄裝大師雖然不是西遊記所描寫的那樣,也確實不是普通人家。
因為那個年代,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讀書識字接受教育嘛。近代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也是官宦之家。也正因為具備這種條件,他們才能從小學習,產生思想。
一個放牛娃首先想到的是填飽肚子,而不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他就想快點放完牛回家,他最高的理想可能就是擁有自己的牛。
有句話叫半路出家,含有一定的貶義哈。那就是突逢變故,現實活不下去了,或者想要逃避現實,把佛門當作避世法門。
其實佛教不是這樣的,很多佛菩薩、高僧不是因為生活苦而出家。反之,他們往往家庭幸福,從小就現出慧根,與佛結緣。
因為他首先是保證了吃飽穿暖,才能開始思考更高深的問題。
他們也肩負著家族傳宗接代的責任,很多也結過婚。像迦葉尊者、虛雲法師,都是婚後同房不同床。
當然放在現代來說,你要出家就不要接受父母之命,耽誤人家女子。但以前,女子很少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再偉大的思想家也有時代的侷限性,所以不能用現代的標準去評判。
總的來說,他產生思想之後,又能放下榮華富貴,放棄愛慾享受,超脫凡人的一般需求,也就顯得更加可貴。他不是被度化,不是被逼迫,是自願的。
影視劇總是要給出家找一個理由,唐僧身世也很慘。影視為了藝術化效果就必須塑造矛盾,但事實是人家從小就喜歡。
我們做一切事情應該是因為喜歡。所以不必因為現實不如意遁入空門,不能用逃避的心理去學佛。既然想逃避,那就說明沒有放下,沒有放下又怎能入空門?”
一群蹭導遊的聽得十分認真,山路也不覺得累了。
龍騰看了看他,他是怕她上山了不下來了嗎?
何歡是有點這個意思,雞足山很靈,很多人上去了就不下來了,但很多人也只是厭世避世。陪她到了雞足山,還想帶她去更多地方呢!這個世界多美好啊!
“所以佛教或者說所有的宗教,一開始就只有富貴人家才能接觸到,富貴子弟產生了興趣。然後他們又去傳給普通人,結眾生緣。佛教是入世的,不是避世的。”
身邊一群人點點頭。
“整理典籍,確定正版,這是迦葉尊者對佛教最大的貢獻。不然,後人隨便說個什麼都可以安到佛祖頭上。
這位首座弟子在佛陀入滅後為佛陀,為佛教做了一件圓滿的事。有了正版的文字集結,佛教發展至今,才有了傳承下去的理論基礎。
除了對佛教的整體貢獻,迦葉被稱為頭陀第一,堅持艱苦的修行方式,今天我們中原佛教所遵行的大部分戒律,就是迦葉傳下來的。
雖然迦葉整理了典籍,卻講究禪定和頓悟,禪定就是打坐,拈花微笑,就是頓悟。所以,迦葉又被尊奉為禪宗初祖。
佛陀入滅前,將自己的衣缽交給了迦葉,吩咐待未來佛降世交付於他。迦葉入滅前,把正法傳給了阿難。隨後按照佛陀吩咐,捧著袈裟到雞足山。
發下誓願:我今以神通力,使身體不壞,六十七億年以後,彌勒降生時,將來此訪問,我即把釋迦衣缽傳付與他,成此大事因緣。
迦葉立誓完畢,開啟石崖,劈做石門,攜舍利佛牙,捧金襴袈裟,進入其中禪定,並以大願力的力量將石門關上。
這就是雞足山華首門,彌勒佛也就是未來佛。從此,雞足山也成了許許多多奉行苦修,恪守戒律的佛教徒修行的地方。”
一個喇嘛三步一叩首上來了,不顧別人的眼光,不顧地上的塵土,五體投地,一心一意,用身體去丈量,追尋著他的法,接近著他的佛。
只有頭上深紅色的肉瘤顯示著他一路的不易,那個肉瘤也和迦葉尊者頭上相似。
當然旁人也沒有獵奇的眼光,只有敬佩。
何歡和龍騰站在路邊,先讓他過去。
其他香客遊客也站立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