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玉碎焦土,碧血千秋(第2/3頁)
章節報錯
日軍佔領緬甸後,42年,十萬遠征軍從滇緬公路出發,進入緬甸對日作戰。六萬戰士血灑異國,為國捐軀。
隨後,日軍衝過畹町口岸,進入我國西南國門。”
大家看著一幅幅圖片,聽何歡講述那場慘烈的國門和公路保衛戰,不由驚心動魄。
“滇緬公路被切斷後,日軍佔領騰衝、龍陵,展開了慘無人道的屠殺。抗戰後方變成抗戰前線。日軍形成了對我國的戰略包圍。
為了運送物資,盟國開通了駝峰航線。但駝峰航線也無法供應我們這個被圍起來的大戰場。
44年5月,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強渡怒江大峽谷,仰攻高黎貢山,展開了滇西復路戰……”
何歡一邊講,大家一邊哭。
“高黎貢山穿過騰衝城,為了鞏固他們佔領的騰衝,日軍也在高黎貢山茶馬古道上修建了工事。
經過九天浴血奮戰,遠征軍搶佔高黎貢山南北齋公房。高黎貢山海拔三千米,這一戰也被稱為雲天之戰。
遠征軍用血肉之軀衝過敵人的炮火,攻佔來鳳山,衝到了日軍壘著高牆的石頭城下!石頭城便是騰衝。
自古以來,壘火山石為城牆。日軍佔領後,也奴役強迫我們的百姓築牆。
石頭城屢攻不下,內外百姓馱軍糧,送武器,支援遠征軍。盟軍史迪威用飛機在城牆上炸開一道缺口。遠征軍翻牆入城,屍填街巷,血滿城垣。”
看著一幅幅老照片,即使是黑白的,還是能看出當時的殘酷和血腥,大家都轉過頭去,不忍目睹。
“經過42天激戰,20集團軍將駐守騰衝的六千日軍全殲。日軍焚燒軍旗。”
大家稍微舒了一口氣。
“隨後,遠征軍進入龍陵。龍陵,也就是我們昨天從龍江大橋過來的那一頭。遠征軍又在龍陵松山與日軍展開了激戰。
經過三個月的血戰,全殲兩千日軍,收復龍陵。日軍第二次焚燒軍旗。松山那邊有一個松山戰役遺址。”
遊客們眼睛紅紅的。
“說起這個軍旗,因為是天皇授予的,只要軍旗沒有完全損壞,就不會重新授予。而且軍旗越破,他們越驕傲,代表戰功嘛。
日軍對軍旗的重視到了變態的程度,所以二戰對日戰場上,我軍和盟軍都想搶他們的軍旗。
但他們死也不讓人繳獲軍旗,即使團滅,他們都要留出時間來搞一個莊嚴的儀式——焚燒軍旗。
在我國戰場上,有兩次,日軍在絕望中被迫焚燒軍旗。一次在宜昌,另外兩次,就是騰衝和松山。”
“啊!”大家不由驕傲起來。
“因為團滅,日本稱這兩場戰役為玉碎戰。他們還知道玉碎,說明我國文化傳承得很好。”
大家終於露出笑容。
“但是他們自稱為玉,不配。自古,玉出騰越,而騰衝戰役和松山戰役因為我軍受地勢和裝備所限,死亡人數數倍於日軍,還有一千名娃娃兵。但是我們沒有放走一個敵人。我們才叫玉碎,他們就是臭石頭。”
大家笑起來。
“正是因為松山戰役和騰衝戰役的勝利,拉開了我軍反攻的序幕。玉碎之戰保住了我們的大動脈,滇緬公路重新發揮作用,遠征軍隨後又收服畹町。
歷時八個月的滇西反攻,消滅日軍二萬人,45年1月,滇西遠征軍與我國駐印遠征軍勝利會師,將侵略者趕出了西南國門。
西南大後方穩定了,包圍局勢開啟了,物資供應充足了,生力軍轉到東戰場。5月東戰場開始反攻,湘西會戰勝利。45年8月,日本投降。”
大家熱淚盈眶。
“天上駝峰航線,地上滇緬公路,寸寸山河步步血。保山,作為我國極邊第一城,面向南亞的國門,歷史從未中斷,一直在書寫。”
不知不覺,周圍已經圍了一大片人,卻很安靜,只能聽到抽泣聲。
何歡帶著小白龍團走出來,很多遊客也跟著。
到了莊嚴肅穆的忠烈祠,上書四個大字——碧血千秋!
剛剛看到那些老照片,聽了那段歷史,再看碧血千秋,大家不禁熱淚滿眶,熱血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