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玉碎焦土,碧血千秋(第1/3頁)
章節報錯
早上,何歡在群裡發訊息:“今天要去國殤墓園,祭拜英靈,請大家穿著整潔莊重,不要戴帽子。”
遊客們都在群裡回覆:好的。
在酒店吃過早餐後,何歡帶著小白龍團出發。
“來鳳山下,疊水河邊,長眠著九千英靈。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去的國殤墓園。國殤,由革命元老,自號高黎貢山人,李根源先生,取自《楚辭》。”
《女總裁的全能兵王》
進入國殤墓園,廣場上就看到一口巨大的鐘,上面是一對和平鴿。
“這就是警鐘長眠!”
大家不禁肅然。
走到前面,警鐘兩面刻著——勿忘國恥,珍愛和平。
走過去是一面場長長的牆。
“這是遠征軍名錄牆,105231名,還在不斷增錄中。”何歡道,“二戰期間,我國遠征軍收服滇西。為紀念攻克騰衝的第20集團軍陣亡將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園。”
大家順著遠征軍名錄牆走過來,逐漸熱淚盈眶。
何歡帶著小白龍團走進滇西抗戰紀念館,一進去大家就被滿牆的頭盔震撼了。
何歡講解著滇西抗戰,其他遊客也圍過來聽。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抗戰全面爆發,上海、南京等港口城市及及可危,滇軍出征,會師中原。
不久,我國大片土地淪陷,日軍阻斷我國海上通道,打算圍起來打。此時,崇山峻嶺的雲州成為大後方。
雲州最高長官龍雲去南京開會,提出雲州還有一條通道,可以接受國際援助物資。也就是蜀身毒道!南絲綢之路!茶馬古道!”
小白龍團熱血沸騰,沒想到茶馬古道在這裡又出現了!
“當時的茶馬古道,要翻越哀牢山、無量山、高黎貢山、怒山、雲嶺,跨越紅河、瀾滄江、怒江,就是兩千年馬幫商隊踏出來的毛毛小路。
透過這條小路,讓抗戰物資運到我國大後方,那得等多久呀!但是當時,只剩下這一條通道了。南京最終決定,修滇緬公路。
當時百分之八十的路段是崇山峻嶺、大江峽谷,美國說要修通這條路起碼要三年!11月,南京責成雲州一年內修成滇緬公路。
龍雲回到雲州,發出緊急通知。春城、楚雄、大理、保山,各地方長官都收到一封雞毛信,一副手銬,各區域內限期修路,完不成,戴著手銬到春城受處。
12月,二十多個民族二十萬名勞工到各自縣域路段上線,開修滇緬公路。當時青壯年都上了前線,修築這條公路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
何歡指著牆上的一副老照片,大家看著牆上的黑白照片,稚嫩的肩膀上挑著重擔,眼睛都紅了。
“當時這支修路隊伍自帶乾糧,自帶工具,前面技術員測量,後面勞工就跟著挖。為了修通這條路,大約三千名群眾犧牲於崖底和大江之中。”
大家捂著嘴。
“終於,八個月後,二十萬雙手拿著耕地的工具,修通了滇緬公路。第一批6000噸國際援助物資,從滇緬公路運入我國,當時,世界都震驚了!這是一條用生命築起的通道!”
遊客連連擦淚。
“滇緬公路修通後,立刻開始對我國以及整個太平洋地區的抗戰發揮重要作用。這條盤旋於高山峽谷間的滇緬公路,是當時我國和外國的唯一通道。
自通車起的三年裡,滇緬公路上一萬五千多輛汽車,一共搶運了五十萬噸軍需品,以及不計其數的各類物資,是一條支撐抗戰的生命線。
同時,這條當時唯一能夠出入境的交通線,也是戰爭雙方拼死爭奪的關鍵。40年,日軍飛機發現滇緬公路,開始大規模轟炸滇緬公路。
他們炸,我們修,築起了一條炸不斷的滇緬公路。汽車過不來,就用馬馱。你們看這張照片。”
何歡指著牆上的一張黑白照片,“就是騾馬隊在怒江邊的滇緬公路運送我軍的炮彈。南絲綢之路不止有茶葉和咖啡、絲綢和翡翠,還有炮彈。”
大家看著那一支騾馬隊。
何歡又讓他們看另一張照片,“這是公路被炸燬,一輛運送物資的卡車受阻,一群民工在挖土石疏通道路。”
“那是一個全民抗戰的時代。”何歡帶著大家邊走邊講,“滇緬公路炸了又修,這條路上的人不怕炮火,往來不絕。
日軍又改變策略,進攻與雲州相鄰的泰國、馬來西亞、緬甸,打算阻斷我們的物資運送,包圍雲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