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小江南(第2/2頁)
章節報錯
遊客們都笑起來,何歡笑著看看他,周師傅這人真不錯。可能因為他嘴賤吧,總喜歡有人聽,也喜歡拉著司機一起聽。
周師傅帶路,何歡不著痕跡地帶遊客熘達進和順古鎮。
“這個古鎮感覺跟烏鎮很像啊!”一個遊客說。
何歡看著兩邊白牆青瓦,“沒錯!清朝詩人稱之為小江南。為什麼雲州大山裡存在著這麼多江南古城?那得問朱元章。
和順古鎮,跟巍山古城和大理古城一樣,都是朱元章的意志。也就是說哀牢、南詔、大理,這幾個歷史上強大的國家,明太祖都比較在意。
明太祖跟漢武帝一樣,都懂得一點,制夷腹心。所以這裡有很多徽派建築,江南園林,還有很多祠堂。”
一路走來,如在江南。
“雖然漢朝就深入腹心了,但真正佔據了這條絲綢之路的還是明朝。
玉出騰越,便來自於明清時期,正因為這裡是南亞交易中心。騰越就是保山的古稱。
除了軍屯、民屯還有商屯。凡是朱元章的意志所達之處,必有文獻名邦。
所以這裡也出了很多文人、商人,翡翠大王、布匹大王,他們也透過南絲綢之路,遠渡重洋,使這裡成為了著名的僑鄉。
然後,他們又回來建祠堂修書院等等。他們已經把這裡當做了故鄉。如今,保山百分之九十是漢民,騰衝,百分之九十五是漢民。”
“啊!”大家沒想到這個邊陲小鎮這麼多漢民。
“少數民族比實際的更少。移民遷移過來後,有的也依從當地習俗,同化了。他們說自己是少數民族,其實家譜往上翻幾代,都是中原移民。特別是平壩地區。
某某哨,某某營,某某衝,某某所,某某屯,很多出自軍屯。雲州這樣的地名比比皆是。這就是軍屯產生的。
雲州的漢人有一個共同的祖籍——南京。尤其是春城,被稱為小南京。但是明朝一共移民三百萬,南京有這麼多人嗎?
事實上來自各個地方,只不過集合到應天府出發。當時為了讓他們移民,丞相劉伯溫作詩一首:江南千條水,雲南千重山,五百年後看,雲南勝江南。”
遊客們看著這小江南,夕陽西下,恍然不知何處。
“如今六百年過去了,雲南沒有勝江南,卻因為千重山,完好地保留下來了很多江南城鎮。”
大家遊走在這古鎮,宛若置身江南水鄉,不愧絕勝小蘇杭。
跟著古鎮裡一座座祠堂,何歡給他們講述遷移來的幾大家族。
“人就是在不斷遷徙。對於他們的祖先來說,故鄉是中原。然後他們也從南絲路上走了出去,遍佈世界各地,對於他們來說,故鄉就是和順。”
“那哀牢人遷移到哪兒了?”一個遊客問。
“沒有確切記載,所以說他們和哀牢國一起消失了。
但是柳貌歸附的時候,他是大王,還有七十七個小王。你看成七十七個民族也可以,所以才會在很多少數民族中都流傳著聖母和龍子傳說,因為九隆是他們共同的大王。
南詔說自己是哀牢王族,準確也不準確。舍龍部落可能也是其中一個小國,說逃難到巍山,可能就是反抗的老虎部落遷到了巍山。
後面遷到版納的可能是中央國。另外一些則遷移到德宏、怒江等等地方,變成了不同的民族。
南亞東南亞也常常發現相似的傳說和習俗。總之,一步一步,哀牢人已經散居在雲州高山裡,大河邊,或者順著蜀身毒道走了出去。
所以東南亞中心國,確實是存在,並且輝煌了數百年。也以別的方式繼續存在著。只不過像破碎的拼圖,我們已很難將它完整地拼出來。”
大家遊走在這高原小蘇杭,看到的是六百年曆史的古建築和地標,而兩千年前的古國,已不見蹤影。
只能從小白龍的故事中想象了。
夜色降臨,沒有大理和麗江古城那樣的熱鬧,發黃的白牆,灰黑的屋簷,高大的牌坊,古老的祠堂,有一些陰鬱之感。
遊客們好似有些難過了。
這就是深度遊吧。
何歡看看他們,“回去泡溫泉吧!騰衝溫泉也是明代被徐霞客傳揚的,雲州很多美景都是徐旅行家發現的。但這一帶少數民族澡堂會的習俗由來已久。可能九隆就是和他的兄弟姐妹泡在池子裡建立達光王國的。”
回到酒店泡到溫泉裡,大家才化開來。
何歡也和周師傅泡在池子裡,感覺從心肝都化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