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踏歌圖。”何歡停下,“這是描繪古代彝族踏歌情景。也就是現在的打歌、打跳。據中原古代逸聞記載,西南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就喜歡吹著葫蘆笙、彈著弦子,宴席、祭祀、談情說愛,都要唱歌跳舞。”

“啊!”遊客們感慨道,“感覺跟我們昨天經歷的好像!”

“對啊!世上千年,山中一日,南詔故國今不在,吹笙踏歌傳下來。”

“嗯。”小畢點點頭,“我們什麼節日都是要這樣聚在一起打歌的,我們祭祖節的時候也有打歌會。”

“好想來!”遊客們嚮往道。

何歡看看他們,帶他們離開巍寶山,“去巍山古城吃飯。”

“好哎!”

何歡看看這群用飯就能轉移注意力的遊客,讓小畢帶著他們走進巍山古城。

“現在,很多人將巍山古城宣傳為南詔故都,其實不太準確。”

小畢點點頭。

“南詔滅亡後群雄割據,最後段氏統一各部,進入大理國時代。南詔德化碑中多次出現段氏,官至宰相、將軍,所以段氏是南詔國貴族世家。”

遊客們點點頭,才知道段氏和南詔還有這淵源。

“中原這邊也進入了宋朝。南蠻善戰,毒霧遍地已經成了中原傳說。所以宋太祖統一了蜀地,卻以大渡河為界,說此外非我所有!

這就是宋揮玉斧!劃下了宋朝與雲州的分界。大理國君幾次上次上表求歸附,宋朝始終沒有冊封。

宋太祖也是沒辦法,因為唐王朝,這麼大的帝國,就是被一個邊疆小國拖垮的。

其實也真不小,按疆域來算,唐朝後期,吐蕃、南詔與唐帝國,呈三足鼎立之勢。南詔的疆域也遠達東南亞地區。”

遊客們點點頭,“原來大理並不是大理這麼一點!”

“但好大喜功不成,想躺平也很難,北方還有強敵環伺,宋太祖害怕西南再起禍端,卻沒有意識到西南的重要地位。

2k

西南與中原唇齒相依,忽必烈幾番進攻中原受阻,最終跨過金沙江,翻越蒼山,滅掉大理,開啟了南北夾擊中原之勢。

大理被打下之後,依然是大理總管,段氏也在巍山築了土城,這就是巍山古城的雛形。

後來,又換了天子,到了明朝。明太祖吸取漢唐宋元的經驗教訓,認識到雲州必須納入版圖。

於是派沐英、傅友德率軍徵雲州,一路打到蒙化城。段氏當然不臣服,宋朝不管我,元朝我總管,怎麼就要聽你的?

不臣服的結果是什麼?有句話說,直到被人遺忘,才是真的死亡。大理國雖然存在於宋朝,滅於元朝,卻死在明朝。

朱元章一把火,不燒人專燒書,從南詔到大理,一共六百年曆史灰飛煙滅。”

“啊!”

“很多白族人說他們沒有文字,甚至沒有語言。雖然南詔國時期,南詔王經常派人到成都留學,國師也是唐朝人,王族皆習漢文,所以鳳加異會寫詩,而且寫得很不錯。

那個時候漢化已經很深了。他們會說漢語,會寫漢字。但官方,仍然在創造文字。它又跟彝文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