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南詔故國今不在,吹笙踏歌傳下來(第1/3頁)
章節報錯
遊客們也十分感慨。
“到後來,連年混戰,本來就國小民寡,寡婦已經不能光流淚了,寡婦也要上戰場。也是在征戰途中,打到了蜀地,俘獲了西昌縣令鄭回。
要不說文化人厲害呢?明明是個俘虜,但是閣羅鳳賞識鄭回的學識,唐朝縣令搖身一變為南詔國師。
南詔王室,包括鳳加異、異牟尋,他都可以罵可以打。所以南詔王族很怕這位國師。後來,南詔王室衰微,鄭回的後裔造反,殺了南詔王室八百人!”
“啊!”
小畢也都著嘴點點頭,“所以我們祖先說漢人太狡猾了,一直躲在大山裡。”
“南詔滅亡。”何歡道,“如果閣羅鳳知道後來的事,唉!”
搖搖頭,又說:“閣羅鳳料不到鄭回後代會滅了南詔,但鄭回一直在拉攏南詔與唐朝的關係。這應該是他讓閣羅鳳樂心樂意的原因,希望將來再歸唐吧。
所以閣羅鳳不愧德化碑文所稱頌的:我王氣受中和,德含覆育。才出人右,辯稱世雄。高視則卓爾萬尋,運籌則決勝千里。
他知道自己處在吐蕃與唐朝之間,命運極其艱難,打仗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南詔德化碑才如此懇切,至於再三,不得不戰!詔令後世指碑漢使,重修舊好。”
大家點點頭。
“判唐非得已,字字含風霜。”何歡嘆道,“立德化碑陳訴原因,建天寶戰士冢和李將軍祠,歲歲祭祀,這些為後來與唐朝重修舊好奠定了基礎。
閣羅鳳死後,異牟尋繼位,繼承爺爺的遺願,遣使三路入成都,請求和好。唐朝天寶戰爭之後第二年就是安史之亂,兵禍相連。
唐王朝終於認識到當初打南詔是個錯誤的決策,也沒精力再打南詔了,也承認了是唐朝用人不賢,處置不公,才致使南詔反叛。
於是,唐德宗派使節到雲州冊封異牟尋為南詔王。在天寶戰爭四十年後,南詔與唐朝蒼山會盟,重修舊好。”
“啊!”大家點點頭,喜歡這個大團圓結局。
“不過這一場戰爭,終究是兩敗俱傷!”何歡道,“而且南詔與唐朝,就像兄弟,打了這麼多年,再走到一起,終究是不如從前了。
隨後,中原進入五代十國,南詔也被鄭氏奪權,王族被屠殺殆盡,群雄並起。”
何歡看看小畢,“現在大概只有畢家村還保留著南詔遺脈了。”
大家也看著小畢,不知道她是什麼心情。
“我們能去小畢家看看嗎?”一個遊客說。
何歡道:“你以為深山是假的嗎?現在還是土路,走一天看能不能走到。”
小畢點點頭,“嗯。我們那裡很封閉的。老人都說外面的人很壞,都從來不離開山裡的。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才開始走出來。”
大家點點頭,表示理解。
瞻仰了十三代南詔王,又去瞻仰了三公主。
“三公主不但受彝族人民祭拜,是彝族的土主。同時,也是白族的本主。所以巍山和大理都建有三公主廟。
每年農曆二月十三,大理民眾拜祭三公主,成群結隊來到巍山接三公主回大理孃家過節。這個傳統延續至今。”
“嗯。”小畢點點頭,“三公主和南詔王是我們彝族和白族共同的祖先。”
小畢給三公主上了香,帶著他們走出來,路過一副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