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漢族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傣族人喜歡就可以在一起。那自然就在一起了,自然也有了孩子。但是他們想回城,也可以理解。”

何歡講起了那段知青下鄉,知青回城的歲月。

一群現代青年聽得震動不已。

“為了光明的前途,為了逃離落後艱苦的雲州,70年代,掀起大返城運動。79年,百分之九十的知青都離開了雲州,很多妻兒就被留下來了。

只有大約三千人,捨不得家人,留了下來,成了當地人。這也無可厚非。現在很多父母喜歡控制孩子,把孩子留在身邊,講很多的大道理,好像都是為了你。

其實每一代青年,大多數人都是把自己的自由和前途擺在前面的。能選擇愛人和孩子,為了他們而寧願放棄前途和自由的,是少數。”

大家都點點頭。感覺小白龍這樣的人很難被束縛,因為他知道得太多了!

“昨天不是在植物園唱了那首歌嗎?原詞是一起走向結婚登記處。”

“啊!”大家驚訝。

“這確實不太美哈!大家都覺得太直白,太俗氣了!就習慣唱成一起走向綠色的霧。走到竹林深處,做些什麼事兒,咱們也不說了哈!”

遊客們都笑起來。

“這樣確實很美好,但是這樣有一個後遺症,就是走向綠色的霧,那就是一團霧。終究沒有明媒正娶,沒有漢族這種家庭束縛,沒有責任沒有義務。

所以他們拋棄這樣的戀人和孩子的時候,內心不會有太大的愧疚,也沒有任何成本。他們回到城裡,領結婚證,過起了正常的日子。

這首歌,它不是一首傣族民歌,它原本的目的是向這些自由戀愛自由組合的傣族青年宣傳婚姻法。”

“啊!”遊客們十分驚訝。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也是愛情的保障。那句話說得對嘛,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

“哈哈哈……”

“現在有各種保護措施,還是好很多。以前基本上沒有那麼多方法的話,就很容易有孩子,就只能生下來。然後你又不負責,那給女方和孩子,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

大家都點點頭。

“好在對這種事情自由開放的民族,對於帶著孩子嫁人這件事,都沒有什麼牴觸。所以很多姑娘又帶著孩子改嫁了。

當時為了宣傳婚姻法,寫了這首歌。因為原本他們是小夥看上姑娘了,姑娘也不反對,小夥就翻上竹樓,竹蓆一裹,就把姑娘扛跑了。”

大家都笑起來。

“很浪漫。”何歡道,“但是你裹走了,接著你有了更美好的前途,你有門當戶對的姑娘,你回去相親,回去結婚。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當初被你裹走的姑娘,包括你們的孩子,扔了。”

“啊!”

“所以,如果不打算照顧孩子照顧對方,就不要這樣。”何歡說,“現在也很難去譴責他們。因為當時的政策他們只能自己回城,戀人和孩子回去是沒法上戶口的。要麼就留下。

熱愛自由,又擁抱愛情,是人的天性。當時寫了走向結婚登記處,結果大家還是熱愛自由奔放,還是要走向那綠色的霧。”

“哈哈哈……”

“可是那些被留下來的姑娘孩子好可憐!”

陳師傅也聽得好認真,突然說:“我生父就是知青。不過不是上海,是京城的。”